非器,指非受持佛法之机根。对华严经而言,非信行之器者,有无信、违真、乖实、狭劣、守权等五种人,称为五人非器。即:(一)无信非器,以闻大经而生诽谤,堕于恶道。(二)违真非器,依傍此经以求名利,不净说法而集邪善。即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根,是为魔业。(三)乖实非器,乖于实道,多无正见,依言取文,随声取义,超情至理皆不入其心。十地论列举随声取义之五种过失,即不正信、退勇猛、诳他、谤佛、轻法。(四)狭劣非器,一切二乘人之根机狭劣,故虽在座闻法,如失其耳目,不解玄旨。(五)守权非器,三乘共教之诸菩萨等,随宗所修之行位,守权小之法而不信圆融具德之道。[华严经疏卷三(澄观)] p104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杂语)镇头迦,迦罗迦之二果也。此二果似而非,甚难辨。显戒论中曰:牛驴之乳,其色难别。两迦之果,其形何别?...烦恼的别名,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。贪嗔等烦恼,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,所以叫做漏。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...日本佛教所用袈裟之一。以锦或金襕或金纱或织物等任何一种所制成者,不似衲袈裟之杂缝他色,而唯有一色。又作一色七...(术语)因明喻法之过也。如立无常之宗举虚空之同喻。是所立之宗法不成,故曰所立法不成。见因明大疏七。...凡三十卷。又称大宋高僧传。宋代赞宁(919~1002)着。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。本书于太平兴国七年(982)奉敕编纂,继...谓意识不能到达之处,即指不得以思虑分别而臆度之真理境界。碧岩录第六十三则(大四八·一九四下):“意路不到,正...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五十所举,说法者若不了知真如之理,则会产生如下四谤,即:(一)增益谤,谓不知真如之理乃离相...梵语 sajprāgata。乃维那师于众僧食前所唱之语。又作僧跋。意译为时至、正至、善至。其义有二,即:(一)施主对众僧...(术语)数论师立二十五谛,第一名冥谛,以冥谛为诸法之元初,故谓之冥初。...谓有漏五蕴。是名有漏界。...【非随业转法】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六页云:非随业转法云何?谓若法、不与思一生一住一灭。此复云何?谓除随业...现在贤劫千佛名经(亦名「集诸佛大功德山」)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:「世尊!今此众中,颇有菩萨摩诃萨,得是三昧,亦得...地藏十轮经...雨宝陀罗尼...人类有一点点的善性善行唯恐人不知道,有一点点的恶性恶行唯恐人知道,所以都隐藏起来。平常看不出来,一有了机会就...
云岩昙晟生重病,道吾宗智问他:「离此壳漏子,向什么处相见?」云岩答:「不生不灭处相见。」道吾说:「何不道非不...
你没有发菩提心,悟不了,为什么? 你连这个娑婆世界的事厌离心还没有,你能离开娑婆世界吗?我们经常念 发菩提心、...
依《阿含经》表示,每个人一出生时,就有鬼神随侍左右,但其数量不一,如果是善人,其跟随众可能数百个,甚至是上千...
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,现在说一总纲乃: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以深切愿,持佛名号。我们为什么要念佛?就是为了生死,...
问: 法师您好!《印光法师文钞》中印祖说:须知一句阿弥陀佛,持之及极,成佛尚有余。将谓念弥陀经、念佛者,便不...
多欲为苦,意思是说:众生从无始劫以来,对欲望贪求无厌,永无止境;总会遭到求不得苦的时候,就会苦恼丛生。所以说...2007年7月15日〈农历6月初二〉,适逢梦参老和尚寿诞,海内外四众弟子集聚中国五台山普寿寺举办寿诞法会,梦参老和尚...
五人非器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互跪 | 下篇:五八十具 |
(杂名)又书四点。密宗之数珠,每七颗或二十一颗,插入异类异种或同珠之小形者四颗,是非有经轨可凭,惟彼宗常诵真...
两迦
漏
平袈裟
所立法不成
宋高僧传
意路不到
说法四谤
三钵罗佉多
冥初
有漏界
非随业转法
【大藏经】现在贤劫千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雨宝陀罗尼
卖棉偷金

在不生不灭处相见

你没有发菩提心,悟不了的

怎样才能留住你的护法神

要真为生死,而发菩提心念佛

定业可转还是不可转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