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定之一种。即练习记忆之禅定。舍利弗问经记载阿难修不忘禅,得佛觉三昧。 p971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生支差别】 p0477 瑜伽十卷二页云:生云何?谓于胎卵二生,初托生时。等生云何?谓卽于彼,身分圆满,仍未出时。...(术语)真言之法阿字转为 阿, 阿(长), 暗, 恶如其次第,即于东南西北四方,显发心,修行,菩提,涅槃之四德,...(物名)镮者指之饰,钏者臂之饰。是西国之俗风。菩萨之像有之。涅槃经四十曰:在额上者名之为鬘,在颈下者名之为缨...梵名 Ghantin。佛世时,舍卫国波斯匿王兄之子。容貌端正,心性和善,王之大夫人见之生染心,私呼之,欲使从己,犍坻...(人名)唐青龙寺东塔院义操。乃慧果阿阇梨付法之上足,为国师。以大悲胎藏等三部之秘法,付与法润义真大遇等。见明...(术语)假谛之异名。台家空假中之三谛,仁王经疏三以为空色心之三法。...【生杂染】 三杂染之一,生杂染又作苦杂染。因烦恼及业而有生,由此生苦,更有老、病、死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、...又作盐断。亦即禁断食盐。密宗行者修驱除诸毒之秘法而持神咒时,依经轨记载,以不食盐分为成就此修法的要点之一。据...(菩萨)新作商莫迦Śamaka,菩萨名。昔有长者,夫妻两目并丧,入山求道。时有菩萨,名一切妙见。愍其意,生于长者...系大日经卷一入真言门住心品所列举外道之分类,即:(一)时外道,即妄计一切万物皆以“时”为生因。(二)地等变化外道...(杂语)文句记十曰:若其机感厚,定业亦能转。恶之定业,虽必受苦果,若众生之机,感佛菩萨为厚,则以佛菩萨之力转...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...(据《华严经疏钞》分段)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: 一、十种三业 佛子,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?云何得不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: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...
问: 弟子目前状态是这样的:说我信吧,却做不到通身靠倒,也做不到对尘世毫不留恋;说我不信吧,隐隐总觉得若不抓...
1.在日常驾驶中小心点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尽量别去撞小动物,别去碾压小动物的尸体。撞车、撞人不好,要负责的,...(上) 诸位法师、诸位护法居士: 大家阿弥陀佛! 首先恭祝大家新年快乐、发大财、消灾延寿!刚开始都要这样...
我们先说明九心住,这个九心住又有一个名称叫欲界定。为什么叫做欲界定呢?就是说他的定境当中,还是属于欲界的五蕴...问: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? 衍慈法师答: 你问的是佛能否知道我们的未来。其实佛陀悉知悉见,不但对我们的过去与...从前,有一位老和尚在山上一间寺院,一心一意清苦修行。日常除了打理佛寺的一般事务外,生活颇为清静而平淡。 有一...
【原文】: 学道之人。骨宜刚。气宜柔。志宜大。胆宜小。心宜虚。言宜实。慧宜增。福宜惜。虑宜远。思宜近。事上宜...
若因味生,识自为味,同于舌根,应不自尝,云何识知是味非味? 说是舌识我们舌头能够了别酸甜苦辣,是外面有味道而...
不忘禅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不即不离 | 下篇:不男 |
(公案)云门以拄杖示众云:拄杖子化为龙,吞却乾坤了也,山河大地甚么处得来?见碧岩六十则。种电钞六。...
生支差别
四转
镮钏
犍坻
义操
色谛
生杂染
断盐
睒摩
三十种外道
定业亦能转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
【大藏经】华严经·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
做不到通身靠倒,这样的状态要如何打破

不要让车轮沾上血腥味
慧律法师《三千佛圆满开示》

九心住(欲界定)
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
结善缘的重要

作福不如惜福,悔过不如寡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