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作三使。随眠,梵语 anu?aya,意即烦恼。菩萨于十地之中所断除之烦恼,随其粗细,可分为三种,即:(一)害伴随眠,又作害伴使烦恼、害伴、害伴使。此烦恼为三者中之最粗者,属十地中之前五地所断除。前五地中,诸不俱生现行之烦恼为俱生烦恼现行之助伴,故称害伴随眠。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末载,与第六识相应之身见俱起之贪、瞋、痴等烦恼,称为俱生,其余之烦恼则称不(非)俱生;不俱生之烦恼其体稍粗,为俱生烦恼现行之助伴,故称害伴。(二)羸劣随眠,又作薄使烦恼、羸使。乃与第六识相应俱生之烦恼、所知二障之现行,亦即于第六、第七二地现行的微细羸劣之烦恼;若起伏道时即不现行,不起伏道时则微细现行。对前之害伴随眠而言,其相稍微细,故称羸弱。(三)微细随眠,又作微细使烦恼、细微使、细使。乃与第七识相应的所知障之现行,即断除害伴随眠、羸劣随眠之后所残余之习气,此烦恼于三者之中最为细微,乃第八地以上所断除;若此烦恼亦已断除,则一切烦恼不复现行。[解深密经卷四、深密解脱经卷五、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、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八、成唯识论枢要卷上本、唯识章私记卷六末](参阅“随眠”6351) p68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指佛最初所度的五比丘,即憍陈如、额鞞、跋提、十力迦叶、摩诃俱男。...又作五僧差别。依僧众道业之高低深浅而分为五种。即:(一)无耻僧,谓毁坏禁戒,身披法服之补特伽罗。补特伽罗,指人...(术语)百八三昧之一。智度论四十七曰:妙华三昧者,如树华敷开令树严饰,得此三昧。诸三昧中开诸功德华,以自庄严...【善慧地】 p1139 瑜伽四十八卷十九页云:由此地中、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意乐清净、逮得菩萨无碍解慧,由此善能宣说正...亦名:戏笑戒开缘 含注戒本·百众学法:“不犯者,或有病,或唇痛不覆齿,或念法欢喜而笑者。”(含注戒本卷下·七...【一向修奢摩他】 p0010 瑜伽七十七卷三页云:世尊!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奢摩他?善男子!若相续作意,唯思惟无...(杂名)译曰小林。见翻梵语九。...人死后四十九日,召僧道诵经,俗称断七。...(术语)各人为同一之业。而感同一之果也。又名共业共果。...谓顺乐触所起身乐心乐平等受。受所摄。是名乐界。复次修第三静虑顺乐受触所起心乐平等受。受所摄。是名乐界。...指名声与利益。与“名闻利养”同义。盖名利能满足人之虚荣心及欲望,故若贪求无厌或过分执着,则易陷于名利之大海,...如是我闻。一时薄伽梵。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。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。尔时三十三天...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在乐音树下,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,菩萨摩...如是我闻,一时,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。时已深夜,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,来至佛所,恭敬礼拜,站立一旁,...在百喻经中有一则很有趣的短文:有一位父亲,年老多病,但是他很有钱、财产很多。老人有两个儿子,当他病重时很挂虑...佛法发源于印度,流传于中国,乃至世界各国。其目的无非令人觉悟自心,离苦得乐。盖「佛者」觉义,自觉觉他,觉行圆...我们来看这部经,题目叫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,东汉安世高翻译,他是安息国人,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高原。沙门是一个...
临终念佛十声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他一生都在造五逆十恶,造作那么多的恶业,业重的就该牵引他去受报,怎么还能往...问: 常听说开悟的楞严,成佛的法华。又常听人说某某部经是最殊胜的,而不同的人推崇的最殊胜的经还不相同。我有点...一、比丘(Bhiksu):是男众出家后,受具足戒者。 二、比丘尼(Bhiksuni):是女众出家后,受具足戒者。 三、式叉摩那(...虽然每个人都知道,妄言、绮语、恶口、两舌,对人对己都有伤害,应该加以避免,办公室里却仍然常常发生言语暴力。出...
打坐要学会调理,调理什么呢?调理行动,调理出入息,调理念头,就是外调身、内调心,身心要如法,不然就会出毛病了...
三随眠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三谛相即 | 下篇:三随烦恼 |
(界名)同同居项。...
五比丘
五种僧
妙华三昧
善慧地
戏笑白衣舍戒开缘
一向修奢摩他
阿菟林
断七
一业所感
乐界
名利
【大藏经】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吉祥经
公平分配财产
倓虚大师《念佛论》
明海法师《八大人觉经》

临终十声念佛与一生五逆十恶孰轻孰重
佛教里面哪部经最殊胜
佛门的七众弟子
办公室的两舌与中伤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