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trīni prātihāryāni,巴利语 tīnī pātihāriyāni。又作三示现、三教化、三变现、三变化、三示导、三神变、三轮、三业轮、三神足、三种神变。佛菩萨为教化众生,而示现身、口、意三业之德用。据大般若经卷四六九载,菩萨之示导有三种,即:(一)神变示导,菩萨悯彼地狱之苦,现神通力,灭除汤火刀剑种种苦具,令诸众生藉此神变,从地狱出,生天、人中,受诸快乐。(二)记说示导,菩萨悯彼地狱之苦,记众生心之所念,而为说法,令诸众生,藉此法力,从地狱出,生天、人中,受诸快乐。(三)教诫示导,菩萨悯彼地狱之苦,发慈悲喜舍之心,说法教诫,令诸众生藉此教诫,从地狱出,生天、人中,受诸快乐。另依俱舍论卷二十七之说,则有神变示导(梵riddhi-pratihāryaj)、记心示导(梵 anu?āsanī-pratihāryaj)、教诫示导(梵 āde?a-pratihāryaj)等三种示导,而以之通于六通中之三通,即神变示导相当于神境通,记心示导相当于他心通,教诫示导相当于漏尽通。又以神变、记心为化导外道,使之归伏、信受者;以教诫为令彼等发心修行者,故最为尊胜。此外,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、大宝积经卷八十六、中阿含经卷三十五、长阿含经卷十六、杂阿含经卷八等均有三种示导,或三示现、三神足之说,然所举之内容略异。[集异门足论卷六、杂阿毗昙心论卷六、大毗婆沙论卷一○三](参阅“六通”1292、“示现”2144) p65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佛说般若经,分为共与不共两种,能共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之法的,叫做共般若;只谈菩萨所行之法的,也就是不共通于声闻...【阿赖耶识行相所缘】 p0781 成唯识论二卷十六页云:此识行相所缘云何?谓不可知执受处了。了、谓了别。卽是行...谓系缚众生,犹如绳结,使众生流转于三界而不得出离之五种烦恼。即:(一)贪结,(二)瞋结,(三)慢结,(四)嫉结,(五...(物名)利剑名。碧岩百则评唱曰:剑刃上吹毛试之,其毛自断乃利剑,谓之吹毛也。...行事钞·忏六聚法篇:“白清净比丘法。律文不具,义准白之。具修威仪,白云:‘大德僧听(大德一心念)。我某甲比丘...(术语)Mahāprajā-pāramitā,译曰大极智到彼岸。仁王经念诵仪轨曰:摩诃此云大,钵罗枳穰此云极智,播罗弭谛依...准提华译为清净,是赞叹心性清净的话。禅宗说准提是观音部之一尊,东密却说是六观音之一,此菩萨现三目十八臂形像。...(行事)又名一回忌。死后满一年之忌日。儒家名小祥。...何等坏灭相?谓诸行生已即灭,暂有还无故。...如来语,梵名 Tathāgata-vaktra。为密教胎藏现图曼荼罗列于释迦院内列南方第二位之菩萨。其梵名 vaktra 意指“言...(术语)大乘始教中广说诸法之性相,而不言一切皆成佛之教也。如唯识论。空始教之对。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普贤行愿品...阿难问事佛吉凶经...俗语说:宁愿玉碎也不愿瓦全。就是说,自己得不到的东西,也不愿被他人所得。这是人类的劣根性,每个人往往都有自己...
当年老子曾经预言,过度沉溺于物质刺激,人会昏迷、散乱。当今社会,各种声色娱乐和物质的刺激与诱惑,充斥在我们周...
佛法是妙法,绝定兑现,兑现是兑现但要符合因果,你不要在因果之外求。不合乎因果、不合乎条件,那什么都得不到;只...
禅堂就是要见性,见性就是观心,能观心即是上定,若不观心,法无来处。如何能见性呢? 道无可修,法无可问,起心动...
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。 不动地前才舍藏,金刚道后异熟空。大圆无垢同时发,普照十方尘刹中。 这是玄奘大师《八识规...1、不贪名闻利养:名利心是苦,平常心是道; 2、不在身体上下功夫:身为苦本,法性常乐; 3、不陷入人情世故:人情...有些东西一旦拥有了就是负担,拥有的越多,负担就越重。有些东西明明拥有了,却不属于你的;有些东西看似没拥有,却...
从一种道德文化的层面来看,这个轮回和三世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。它是建立道德的一块重要基石,也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...
三种示导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三种生身 | 下篇:三种光明 |
(经名)三卷,赵宋施护译。佛在鹫峰山南面大树林中,时毗耶离国有天变地妖,国土人民号哭,佛集大梵天王及诸天诸鬼...
不共般若
阿赖耶识行相所缘
五结
吹毛
忏僧残波利婆沙白清净比丘法
摩诃钵罗枳穰播罗弭谛
准提菩萨
一周忌
坏灭相
如来语菩萨
相始教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朝时课诵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妄杀群牛

如何来对治散乱心呢

学佛之人的四种感应

道无可修,法无可问,起心动念,即乖法体

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
修行路上的三个注意事项
懂得舍弃便是拥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