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台宗总赅一切万有诸法之用语。又称三千、三千世间。三千乃为彰显天台圆教诸法本来一多相即、圆融互具、无增无减之见地而设之数,系将华严经之十法界、法华经之十如是、大智度论之三世间等三者相乘之法数。盖一心具有十法界(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修罗、人间、天上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),十法界又界界相具,是为百界;每一法界具十如是(相、性、体、力、作、因、缘、果、报、本末究竟等),故百界乘十如是,是为千如是;复乘三世间(国土、众生、五阴),是为三千世间。因而有“一念三千”之说,即于阴妄刹那之一念心中具足三千诸法,故又称心法三千、心造三千。要之,虽数三千,诸法实则无量,故亘百界千如三千世间,其数量终非言语思想所能及,故知三千实为显无数量之数量。此外,另有一色三千、一香三千、一声三千、三千圆具等表示赅摄诸法之词。摩诃止观卷五上(大四六·五四上):“夫一心具十法界,一法界又具十法界、百法界。一界具三十种世间,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。”[法华玄义卷二上、摩诃止观卷五上、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三、止观义例随释卷二](参阅“一念三千”49) p52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四悉檀之一。如为破常见说空教,为破断见说有门,为对治彼此之执,说种种之法以成就破执之益也。悉檀者成就...(一)禅林用语。原为俱舍论卷十一所载,南赡部洲之北,三处地方各有三重黑山,其地闇黑,为恶鬼栖止之处;于禅林中转...(菩萨)或云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、大金色孔雀王、大孔雀明王、大孔雀王、孔雀明王、佛母明王,皆同尊也。以能生诸佛...亦名:求用雨衣戒制意、雨浴衣戒制意 戒本疏·三十舍堕法:“(舍堕)第二十七,过前求雨衣过前用戒。此中两戒合制...变易生死的身体,是三乘圣人在三界外净土所受的正报。...(术语)诸法一性殊相,殊别之相,由外可见,谓之法相。维摩经佛国品曰:善解法相,知众生根。大乘义章二曰:一切世...【闇】 p1405 俱舍论一卷六页云:障光明生,于中余色可见名影。翻此为暗。...Wangyue Xinheng 日本佛教学者,原姓松原,名胜次郎,福井县人。12岁于该县圆海寺从加纳法宣出家,入净土宗僧籍...【择法遍觉支】 p1375 显扬二卷十四页云:二、择法遍觉支。谓由先所引无功用无分别,依止于念,与念俱行,于谛解了...(1280~1359)元代僧。绍兴相里(浙江绍兴)人。字季蘅。号浮休,又号若耶。十五岁出家,后从上竺湛堂性澄受天台教...【易养】 p0826 瑜伽二十五卷十九页云:云何易养?谓能独一自得怡养,不待于他,或诸僮仆,或余人众。又不追求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(亦名遗教经)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,度阿若憍陈如,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,所应度者皆已度讫,于娑...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。法讳希运。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。乃曹溪六祖之嫡孙。西堂百丈之法姪。独佩...
五欲害人,就好像脚踩在毒蛇上,你得一点五欲虚幻的快乐,就好像梦中得到一样。大家都喜欢财富,我们就讲个关于财富...过去有一户豪门望族的长者,突发异想:寺院中有许多年轻的出家人,不知道他们对男女情爱是否还有染着心?要得到答案...「恶口」是用恶劣的、恶毒的、不堪入耳的言语侮辱人、伤害人,这种话最好不要说,因为说出来一定会伤人。 一般说来...
今天我们讲的净土的第三个概念,叫恒真净土。也就是释迦牟尼佛,在灵山会上所嘱的净土。佛为了度化各种根机的弟子,...
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,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什么,我们每一个人有没有觉悟的可能性?必须在这些问题上建立...
那么在第八意识的左边,有一个【一变、二变、三变】。一变的旁边写四个字叫做异熟能变,一个田再一个共,熟是成熟的...
人都会做梦。有人在梦中发了财,有人在梦中升了官、出了名,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、生了爱子等等,这些是好梦;也有人...生活在现代的社会中,人与人之间的接触,比过去更频繁,接触面也更广,但是,每一个人都是为了自己或所属团体的利益...
三千诸法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三千尘点劫 | 下篇:三大 |
全一卷。刘宋沮渠京声译。收于大正藏第一册。本经与失译之优婆夷堕舍迦经(收于大正藏第一册)为同本异译。二经记载...
对治悉檀
黑山
佛母大孔雀明王
过前求雨衣过前用戒制意
变易身
法相
闇
望月信亨(Mochizuki Shinko 1869~1948)
择法遍觉支
允若
易养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【大藏经】佛遗教经
【大藏经】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

金字旁边两把戈
信为道源功德母
圣严法师:不要让「重话」变成「恶口」

恒真净土变现净土

觉悟的三个层次

唯识中的「异熟能变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