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观世音菩萨为济度众生,顺应各种机类而示现之三十二种形相。全称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。据首楞严经卷六载,其示现之相及应化因缘(应以何种身分得度者,即现何种身相为其说法,令彼解脱)为:(一)佛身应,若见诸菩萨入三摩地,进修无漏,胜解现圆时,则于彼前应现佛身,而为说法。(二)独觉应,若诸有学寂静妙明,胜妙现圆,则于彼前应现独觉身,而为说法。(三)缘觉应,已断十二因缘者,缘断胜性,胜妙现圆,即于彼前应现缘觉身,而为说法。(四)声闻应,得四谛空者,修道入灭,胜性现圆,则于彼前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五)梵王应,若诸众生,欲心明悟,不犯欲尘,欲身清净,则应现梵王身,而为说法。(六)帝释应,若诸众生欲为天王,统领诸天,则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,令彼成就。(七)自在天应,自在天为欲界第五天,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,即于彼前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八)大自在天应,大自在天为欲界第六天主,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,则现此身,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。(九)天大将军应,若诸众生爱统鬼神、救护国土,即现此身而为说法。(十)四天王应,四天王为东方持国天王、南方增长天王、西方广目天王、北方多闻天王。若诸众生爱统世界、保护众生,即于彼前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十一)四天王太子应,若诸众生爱生天宫,驱使鬼神,则于彼前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十二)人王应,若诸众生,乐为人王,菩萨即于彼前,应现此身而为说法。(十三)长者应,若诸众生爱主族姓,世间推让,即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十四)居士应,若诸众生爱谈名言,清净自居,即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十五)宰官应,若诸众生爱治国土、剖断邦邑,即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令彼成就。(十六)波罗门应,若诸众生爱诸数术,摄卫自居,则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十七)比丘应,若有男子好学出家,持诸戒律,即于彼前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十八)比丘尼应,若有女人好学出家,持诸禁戒,即于彼前,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十九)优婆塞应,若有男子乐持五戒,即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廿)优婆夷应,若有女人,五戒自居,即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廿一)女主应,女主即天子之后。若有女人,内政立身以修家国,即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廿二)童男应,若有众生不坏男根,即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廿三)童女应,若有处女爱乐处身,不求侵暴,即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廿四)天应,若有诸天乐出天伦,则应现天身,而为说法。(廿五)龙应,若有诸龙,乐出龙伦,即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廿六)药叉应,药叉,又作夜叉。若有药叉乐度本伦,即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廿七)乾闼婆应,乾闼婆,即帝释天之乐神。若有乾闼婆乐脱其伦,即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廿八)阿修罗应,若阿修罗乐脱其伦,即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廿九)紧那罗应,紧那罗,又作“人非人”,头上有角,似人而非人。若紧那罗,乐脱其伦,即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卅)摩呼罗伽应,摩呼罗伽,即大蟒蛇。若摩呼罗伽,乐脱其伦,即应现此身,而为说法。(卅一)人应,若诸众生爱乐人身,修人之行,即现人身,而为说法。(卅二)非人应,非人即鬼畜之类。若诸非人有形、无形,有想、无想,乐度其伦,则于彼前应现其身,而为说法,令彼解脱。其中独觉应、缘觉应重复,四天王应、四天王太子应、女主应皆为集合身而非一身。此三十二应系菩萨以三昧闻薰、闻修、无作之妙力所得之自在成就。与法华经普门品所说之三十三身大同小异。[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十、观音义疏卷下、法华玄论卷十](参阅“三十三身”513) p511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梵名 Madhyānta-vibhāga-tīkā。凡三卷。又作辨中边论、离僻彰中论。世亲菩萨造,唐代玄奘译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...【自性于自性非能作因】 p0603 大毗婆沙论二十卷十九页云:问:何故自性于自性,非能作因耶?答:若自性于自性...涅槃的别名,因涅槃是人类运用最高智慧所选择的最佳归宿。...又作如聋如盲。据六十华严经卷四十四载,佛陀为教化大菩萨而说华严经教时,舍利弗等声闻虽列席在座,然不了解佛陀高...梵名 Patajali。为纪元前二世纪之印度文法学者。又译作槃达阇里、钵头社攞、巴丹阇梨。著有摩诃巴夏(梵 Mahābhā...(术语)又云无生法忍。不起者即无生也,断见惑而生空理,所谓得无生法忍也。空理者无生无起,故云无生法,又云无起...(杂语)谓佛紫磨金色之身,有忍辱柔软之相。忍辱者,为有情非情所被,堪忍痛恼,不起瞋恚忿怒也。...(人名)Udayana,旧称优填,于阗。新称优陀延,邬陀衍那,嗢陀演那伐蹉。拘睒弥国王名。译曰出爱。西域记五曰:邬...(人名)宋沙门契嵩于永安山之精舍作正宗记。见五灯会元十五。...(一)位于浙江杭县吴山西南云居之山中。宋元祐年间(1086~1094)佛印了元于山中开创云居庵。后中峰明本于附近创建圣...又作开光明、开光、开眼、开明。开佛眼目时所行之仪式。即新佛像、佛画完成,而欲置于佛堂时,所举行替佛像开眼之仪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,与大苾刍众,而为说法。时舍利弗、大目乾连,前诣佛所,五体投地,礼佛足已,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。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,稽首于地。世尊寂静默无所说,光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(孤绝山也)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,与舍利弗经行山顶,而说偈言: 「一心善谛...
《法苑珠林》记载着一个故事。 说在唐朝武德年间,在大宁的地方,有一个叫贺永兴的人,因为邻家的牛践踏了他田里的...有两个孩子从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,跑到野外去玩。那时还没有保存食物的方法,看着吃剩的食物在阳光下坏掉,他...问: 如果佛弟子转修地藏法门或其他法门,也回向功德往生净土发愿往生,临终的时候是等地藏王菩萨出现才跟着走,还...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,整天在磨面,只是不停的劳动、闻法、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。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,是个在...问: 请问法师,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,但我没见过佛,怎么知道是阿弥陀佛来了呢?如果是别的佛来我认错了怎么办呢...阿来是个16岁男孩,暑假快到的时候,他对父亲说:爸爸,我不想暑假每天呆在家里,零花钱都向你伸手要,我要找个工作...
壬二、普贤观耳识 普贤菩萨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,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...
仁者,以财发身。就是懂得人道的人,懂得仁义礼智信的人,悟了大道的人,他善于运用财富,就可以发展一生,能够扩展...
三十二应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三十二器 | 下篇:三十三天 |
子题:三种狂痴、狂痴三品、白四与不痴羯磨、不痴羯磨 含注戒本·七灭诤法:“(七灭诤三,不痴毗尼)佛在王舍城,...
辩中边论
自性于自性非能作因
择灭
如聋如哑
巴丹阇梨
不起法忍
紫磨忍辱
优填王
永安
圣水寺
开眼供养
【大藏经】佛说月光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法灭尽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

牛舌与哑巴
世界冰王的财富故事
转修地藏法门,临终是等地藏菩萨还是等阿弥陀佛
梦参老和尚:狂心顿歇即菩提
临终时怎么知道来的是阿弥陀佛
运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成功

什么是「普贤行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