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台宗智顗着观音玄义二卷以评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,于品题之中,就人法等十双,一一贴释。以人与法、慈与悲、福与慧等,两两成双,故谓之“双”。十双即:(一)人法,人即观世音,法即普门。此品具两问答,前辩人,后论法,以人能秉法,故称人法。(二)慈悲,慈即爱念,谓大慈与乐;悲即愍伤,谓大悲拔苦。(三)福慧,福即福德,指布施、持戒、精进、忍辱、禅定五度;慧即智慧,指般若一度。(四)真应,真即真实,指真身;应即应现,指应身。(五)药珠,药即药树,喻真身;珠即如意珠,喻应身。(六)冥显,冥即冥密,谓真身被物,冥作利益;显即显现,谓应身对机说法,显作利益。(七)权实,权即权巧权智,实即真实实智。(八)本迹,本即根本,迹即垂迹。观音既是过去正法明佛,其本已高,所作权实之迹则妙,非本无以垂迹,非迹无以显本。(九)缘了,缘谓缘助,了谓晓了。即性德本具缘了二因之义。亦即观音及普门之法等,皆由性德了因、缘因二种子所显发。(十)智断,智能照理,断能断惑,指果上所显之智断二德;亦即指涅槃。 p501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开山立寺始创基业的人。...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南方第十七位之天名。二十八宿中之张宿(梵 Pūrva-phalgunī)。此天在因位,降祸于小...【舍寂静】 p0973 瑜伽五十卷二十一页云:云何舍寂静?谓阿罗汉苾刍、诸漏永尽。于六恒住。恒常无间、多分安住。谓...梵名 Upatisya,巴利名 Uptissa。印度小乘论之比丘。又作优婆提舍、优波替舍。意译为大光。与舍利弗从其父所得之名...(人名)Mahāgautami,摩诃为尊称,憍昙弥为乔多摩之女声,即佛姨母之称也。...【罗摩】 此云院,周垣小院。...功德,功能福德之意,亦指行善所获之果报。大乘义章卷九(大四四·六四九下):“功谓功能,善有资润福利之功,故名...行事钞·僧像致敬篇:“大悲云,佛过去时,若见三宝、舍利塔像、师僧父母、兄弟姊妹、耆年善友、外道诸仙、沙门婆罗...(书名)佛灭后三百年末,迦多衍尼子造,唐玄奘译,二十卷。六足论义门少,发智论最广,故后代论师以被六论为足,发...神通、业通的力量。佛菩萨与外道仙人所得的是神通,有五通六通之别,至于鬼神及狐狸所得的是业通,因鬼神与狐狸是靠...(术语)从一般之佛土,称弥陀净土曰一佛净土。十疑论曰:阎浮提之众生,心浊多乱,偏赞一佛净土,使专心一境,即得...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;身心寂灭平等本际,圆满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常常有人说,我们是凡夫呀!那有资格学佛,学佛的人必须有佛骨(善根)奇缘。我们日日为生活养儿育女都来不及了,那...问: 如何坚定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的信念? 大安法师答: 这个问题提得很大,如果我也讲得很大,就空对空了。一般我...生气不能解决问题,只有用慈悲心或是用智慧来处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因为用斗争、强权、愤怒,只能够让人家一时间有...
唐代灵佑禅师,福州长溪人,十五岁出家,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,后着力精研大乘佛法。二十三岁时,他...
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:这个业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续,它不能是一个活络的业力!带业往生它必须是一个沉淀的业力,就是...一、贪淫之人,即使生到六欲天上当天帝,享受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这五种欲望的快乐,他的心也像一只偷食的狗一样,经...
(一)对治生死业障。 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,要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生死业障,因为这个是最务实的。因为这种业障一来...
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,需要全体佛教信徒都必须遵守。与佛教的其他戒条一样,五戒戒条的制定都是因为弟子在言行举止...
十双贴释观音普门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十藏 | 下篇:十罗刹女 |
(杂语)彼此相共交接而点检也。见象器笺十二。...
开山祖师
间错天
舍寂静
优波底沙
摩诃憍昙弥
罗摩
功德无量
恭敬三宝一切修因感果
阿毗达磨发智论
通力
一佛净土
【大藏经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600卷)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水多不饮
【推荐】如何坚定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的信念
圣严法师:生气不能解决问题

一丝星火,终成燎原之势

为了临终的正念,你必须做这两件事
贪淫的十种过患

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