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书名)佛灭后三百年末,迦多衍尼子造,唐玄奘译,二十卷。六足论义门少,发智论最广,故后代论师以被六论为足,发智论为身。因之名曰发智身论。已上六足一身之七论,为说一切有部宗之根本论。见俱舍论光记一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【善通达】 p1139 瑜伽八十四卷五页云:善通达者:如实知故。 二解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二页云:善通达者:尽所有性故...全一卷。唐代澄观撰。又作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、华严经七处九会颂。收于卍续藏第四册。本书乃总合颂分、释分二...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载,佛有三种奇特之事,即:(一)神通奇特,谓佛妙应群机,现大神变,不可思议,使一切众生及诸...(术语)犹言止持与作持也。即积极的行善根功德勇猛精进之善,消极的避作恶,而远离犯罪也。...梵语 a。意谓非存在。佛教认为所谓有或无之二边(即“偏有”或“偏无”之一方)皆为谬误;唯有超越有与无之相对性,...【思择诸法】 p0852 此思所成地三相之三。瑜伽十六卷六页云:云何思择诸法?此复二种,应知。一、思择素呾缆义...【显扬论中四论可得】 p1467 显扬五卷一页云:又此论中、四论可得。非于余论。是故最胜。何者四论?一、非二边论,...【非业为因法】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六页云:非业为因法云何?谓已入正性离生补特伽罗初无漏思,及诸余异生,定...【极七返】 p1197 显扬三卷十一页云:一、极七返。谓卽预流果、由善修圣道故;或于天上,或于人间,或天上人间,受...一义无碍智 二法无碍智 三辞无碍智 四乐说无碍智 次八变化而辩四无碍智者。菩萨若能现种种神通变化。则一切见者...【远色近色】 p1256 集异门论十一卷三页云:若远若近者:云何远色?答:过去未来色。云何近色?答:现在色。复次何...天台止观有四本:一曰《圆顿止观》,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,章安记为十卷;二曰渐次止观,在瓦官寺说,弟子法慎记,本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...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...
又云,十心向往,命终必生彼佛国土,是《宝积》义。《佛说阿弥陀经疏钞》 下面再跟《大宝积经》会通。《大宝积经》...
一念之力 我们的心念,决定言语看不惯某人时,就会常发出讨厌憎恶的心念、电波,即使没说话、没行动,那种电波发出...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,长者每日供佛、供僧;近五百位乞儿为得饱食一餐,也前来听佛说法。 这群乞儿接受一段时...
疾病有三类:一是业障病,宿世的恶业;二是内伤,五脏六腑受到伤害,叫内伤;三是外感,外面的风、寒、暑、湿,邪气...从前,寺院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人。老僧才学广博,声名远播。小沙弥整日按师傅所授之法打坐,读经, 日复一日。小...盘珪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,也常在结束之前,让信徒发问问题,并当场解说,因此不远千里慕道而来的信徒很多。 有...
灵山嘉会 如是我闻。一时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。与大比丘众。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菩萨三万二千。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...
论语里面说:智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我们天天学佛的教法,就是要把自己培养得有智慧。虽然不能一下子变为一...
阿毗达磨发智论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阿毗达磨 | 下篇: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|
系指事观。“无想离念”之对称。即建立佛之种种相好,而将心安住于佛身及净土等,并观想之。立相,系就所观之境而言...
善通达
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
三种奇特事
止行二善
无
思择诸法
显扬论中四论可得
非业为因法
极七返
四无碍辩
远色近色
【大藏经】修习止观坐禅法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
【推荐】十心向往,命终必生极乐国土

动一个念头,也如发射一份电波出去
不要小看自己

三类疾病的对治方法
活在当下
天生暴躁

《观无量寿佛经》图文解说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