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扬五卷一页云:又此论中、四论可得。非于余论。是故最胜。何者四论?一、非二边论,二、非一向论,三、一切取断遍知论,四、立正相论。非二边论者:谓非有、非无、非异、非不异、非我、非无我,非常、非断,如是等论。非一向论者:非一切乐、悉应习近。谓能引无义利者:非一切乐、悉不习近。谓能引有义利者。如乐,苦、亦尔。如是等论。一切取断遍知论者:谓欲取、见取、戒禁取、我语取、断遍知论。立正相论者:谓无倒施设一切诸法自相共相因相果相。如是等论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于禅刹中,住持、首座等为点检而巡视僧堂。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坐禅条(大四八·一一四二下):“首座圣僧前烧香巡堂,...(饮食)以乳而造之粥也。大日经疏七曰:乳糜者,西方粥有多种。或以乌麻汁,以诸豆并诸药味,如十诵药法等文广明,...大集贤护经云十种修三昧法: 一、摧折我慢 我即我见,慢即憍慢。谓修行之人,当先摧灭我慢之心,而于佛法僧三...日本佛教用语。为佛神的缘日之一。谓于此日参礼各地之佛寺神社以追念佛神,其功德与平日参诣佛神四万六千日所得之功...【有支差别】 p0544 瑜伽十卷一页云:欲有云何?谓欲界本有、业有、死有、中有、生有、及那落迦傍生饿鬼人天有...意谓这么,或如何。宋代之俗语,指示某种事情或肯定,或疑问时所用之词。在禅宗语录中,甚为常见。其类似用语有:与...(术语)往生极乐之三辈中,上辈生者之化生为七宝池中七宝之大莲华。...云何苦苦性?几是苦苦性?为何义故观苦苦性耶?谓苦受自相故,随顺苦受法自相故,是苦苦性义。苦受自相者,谓苦受即...【无因无缘见】 p1071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八卷七页云:诸有此见,无因无缘,令有情杂染;非因非缘,而有情杂染。此...佛讲经说法,明明有所说,却言无所说,这有三个深意: 一、实相理体不可说,实相理体,法尔如是,说了等于白说...(术语)梵语底栗车Tiryagyoni,畜生新译傍生。为畜养之生类,故名畜生。一切之世人,或为啖食或为驱使畜养此生。傍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三劫三千佛缘起(出《观药王药上经》)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:「我曾往昔无数劫时,于妙光佛末法之中...
由澄诸念,觉识烦动。静慧发生,身心客尘,从此永灭,便能内发寂静轻安。《圆觉经》 由澄诸念,觉识烦动。众生的心...
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,当弟子产生妄想,失去正念的时候,禅师常常以不着边际的禅语,或者反问,抑或是棒喝等方式...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,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,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,也自然就有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。每一种生...
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,发现很多的患者,不能够接受传统寺庙的念佛韵调,因为使他们想起死亡办丧事,所以他们内心有排...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,语言虽然拙朴,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说。如果肯依这样真修实行,就能得到无穷利益。 下面我...【乱心】 散乱的心。 【乱善】 乱心所做的善事。 【传心】 见以心传心条。 【传戒】 传授戒法。 【传灯】 传法...
这个地方等于是有人提问,说,因缘观能够产生增上的功德,但是这个真如观,无分别智,完全不分别,修习无分别智对菩...
世上的人,长相千差万别,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,这是为什么? 人的相貌是人的善恶业的综合表现,正所谓相由...
显扬论中四论可得
【法相辞典】
【显扬论中四论可得】 p1467
上篇:变化身非卽自性身 | 下篇:观待因 |
(杂语)译曰善了知。华严疏钞二十曰:苏者善也,钵唎味底多,了知也。梵Suparividita。...
巡堂
乳糜
十种修三昧法
四万六千日
有支差别
恁么
上品莲台
苦苦性
无因无缘见
无所说
畜生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

佛告诉你为何心静后智慧就来了

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
社交场合所忌讳的27个习惯

陪病人念佛的经验
一函遍复讲记
佛学常见辞汇(十三画)

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