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行法为生功德善根之所依处,然或缘邪见、或依恶缘,其行法有不为功德善根之所依止者,共有十种,称十无依行。又作十无依止。即:(一)加行坏而意乐不坏。(二)意乐坏而加行不坏。(三)加行、意乐俱坏。(四)戒坏而见不坏。(五)见坏而戒不坏。(六)戒、见俱坏。(七)加行、意乐、戒、见皆不坏,但依止于恶友之力。(八)虽依止善友而力行,但愚钝如哑羊,于诸事理不分别,闻善友说善不善法,不能领受其义。(九)于种种财宝众具常无厌足,追求因缘其心迷乱。(十)为众病所逼恼而求诸祠祀咒术。[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五] p47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华译为赡部洲。阎浮是树名,译为赡部,因为此洲的中心,有阎浮树的森林,因此树的缘故,称为赡部洲,赡部洲就是我们...无实体之意。或作虚、权、方便之意。乃真、实之对称。并无实体而仅有其名者,称为假名有;不直接就实体而假运想念,...密教结手印时,用以作为其他各种印契基准的印母之一。为四种拳之一,或六种拳之一。全称如来拳印。所指有二:(一)为...(术语)一心观梵释诸天之净身名为净眼三昧。大日经疏曰:于梵释诸尊解脱身一心不乱,名彼天净眼三昧。...亦名:现前施三种 子题:四种定、时定、处定、人定、法定 羯磨疏·诸分衣法篇:“有三种现前:一、时现前。二、非时...(567~635)隋代僧。安定(甘肃)人,俗姓皇甫。幼年投相州云门寺智旻出家。二十二岁受具足戒。受戒后,未知得戒否...亦名:残宿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·九十单提法:“佛在罗阅祇,迦罗坐禅乞食疲苦,食先得者,比丘于小大食上不见;觅之...(行事)谓七月十五日之夏末献供于佛。所谓盂兰盆也。...(术语)对于实相身而言。...(杂语)死路危急之时也。永觉续寱言曰:愤然如遇着死对头,道须灭此而后相食。...古代印度外道之一。系外道六师中之删阇夜毗罗胝子所立。主张不须特意求道,历经生死劫数,于苦尽之时而自得涅槃。此...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。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尔时世尊四众围绕。及天龙夜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,与大苾刍众,而为说法。时舍利弗、大目乾连,前诣佛所,五体投地,礼佛足已,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。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,稽首于地。世尊寂静默无所说,光...佛一代时教所说的大乘经典,特别是般若系经典都是要让我们厌离五欲,因为众生常常一生就是为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这五...
我们最坏的毛病,就是爱说别人的坏事情,看别人有一点错误就把它发扬光大;看别人有一点好事情很怕别人宣扬出去,隐...
无戒不能修佛,修佛不能不持戒;世俗万事皆然,无戒无律,则无纪无纲,万事不偿;故凡佛子千万不可废戒不学,或认为...
在《坛经机缘品第七》中,僧智通,寿州安丰人,初看《楞伽经》约千余遍,而不会三身四智,礼师求解其义。六祖于是开...
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,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。临终的感应道交重点在于突破生死关,就是你必须在生死的关卡能够突破...
基本上佛教把众生分二类:一个叫觉悟的众生,一个叫颠倒的众生。觉悟的众生我们叫做菩萨,颠倒的众生我们叫众生。一...问: 师父,为什么我们修行要远离恶友呢?那些恶友,难道不是生了病的孩子吗?也需要我们去帮助啊!请师父慈悲开示...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,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,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。 佛教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的教义,对净化人...
十无依行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十无二 | 下篇:十无畏 |
【惭】 p1279 显扬一卷五页云:惭者:谓依自增上、及法增上,羞耻过恶为体。断无惭障为业。如前乃至增长惭为业。如...
阎浮提
假
如来拳
净眼三昧
檀越施衣三种现前
智首
食残宿食戒缘起
腊佛
为物身
死对头
不修外道
【大藏经】佛说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月光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法灭尽经
享受五欲的快乐,求生信愿就不真切

我们最坏的毛病,就是爱说别人的坏事情

在家居士的50个注意事项

若于转处不留情

先超越妄想,才有办法放下主宰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