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种合掌之形式,与六种拳印同为诸印契之基础,称为印母。乃合两掌所作之十二种印相。下列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依次为小指、无名指、中指、食指、拇指之异称。十二合掌即:(一)坚实心合掌,即坚合二掌,两掌间无空虚。(二)虚心合掌,又称空心合掌,即如坚实心合掌,惟两掌间存少许空虚。(三)未敷莲(华)合掌,又称未开莲合掌、如来开莲合掌,其形虚心合掌,而内空稍呈穹隆,似莲华未开形。(四)初割莲(华)合掌,即二地、二空相着,水、火、风三指稍离,如莲花初开状。(五)显露合掌,即两手并排,二地相着,掌心向上。(六)持水合掌,即两掌并仰,指头稍屈相着,仅二空各拄于二风侧,如掬水状。(七)归命合掌,又称金刚合掌,即十指头相互交叉,右手之五指置于左手五指之上。(八)反叉合掌,即两手背相合,十指相叉。(九)反脊(背)互相着合掌,即仰右手,俯左手,两手背相着。(十)横柱指合掌,即二手仰掌,仅二火相着仰之,余之指头稍开散。(十一)覆手向下合掌,即覆两掌,并二空,仅两火相着。(十二)覆手合掌,即覆两掌,二空并接,十指头皆向外。以上十二种合掌,各皆具有深秘之意义。[大日经疏卷十三] p33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喻)佛陀说法,毫无怖畏,声震十方,群魔慑伏,好像狮子一叫,百兽降伏一样。...(术语)谓二心。移于他之心也。法华经譬喻品曰:若人恭敬,无有异心,离诸凡愚,独处山泽,如是之人,乃可为说。...(名数)一、自性散乱,谓前五识之自性驰逐外缘不能静定也。二、外散乱,谓修善之时,心驰散于五欲之境而不静寂也。...禅林中管理经藏之职称。堂主之上有藏主,然藏主不居藏殿,而由堂主守经,其职责与众僧之借阅书籍有直接之关系,故常...亦名:亡僧安尸处、安尸处 子题:绢棺、吊慰、布草 行事钞·瞻病送终篇:“当从像前,舆尸至廊舍下,外安幛幔围之,...(譬喻)法华经庄严王品曰:佛难得值,如优昙波罗华。又如一眼之龟,值浮木孔。十住论八曰:人身难得,如大海中有一...(真言)具名遍法界无所不至真言。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:依法界力无等力正等觉信解,以一音声四处流出,普遍一切法界...(术语)涅槃经以梵书之悉昙章阿阿(引)等半体字譬小乘经,毗伽罗论之成字譬大乘之经典。昙无谶三藏依之判一代教立...(1146~1228)日本净土宗僧。字法莲房,号称辨。京都人,俗姓藤原。十二岁登比睿山出家,师事睿空。睿空示寂后,入...亦名:摩触女人戒犯缘、摩触戒犯缘 子题:女境多种随戒各异、自触身 戒本疏·十三僧残法:“具缘成犯有五:一、人女...【六无上法】 p0302 集异门论十六卷三页云:六无上法者:云何为六?一、见无上。二、闻无上。三、利无上。四、学无...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。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意识了名之差别。此中...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(出六根聚经中)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...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(q)树给(jǐ)孤独园。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老舍利...
利行者,乃菩萨行利生之道也。 大凡悟道之人称菩萨,未悟道之人,所行之行与菩萨行相同,亦称菩萨。前之喜舍,以财...
生命短促,切莫贪图一时享乐而浪费光阴。修行因缘难起,护法护教更应及时,唯有精进修持,成就菩提,才不会在烦恼妄...
慎独知于衾影,这就谈慎独问题。这个就进一步谈得细微了。修行最终是修我们当下这个心:自净其意,闲邪存诚。那这句...
一、施舍与菩萨道 布施、智慧与解脱布施通常分为财施、法施和无畏施,这种解释侧重的是布施的内容。而换一个角度来...
我们佛教信徒都知道,出家人在早、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(即供养偈和供养咒),然后才可用斋。但我们很多人都只...一、前言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,曾感叹说:「奇哉!奇哉!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,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...
我们无量劫来,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,每一个人成长过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挫折、不如意的事情,所以我们会自甘卑...
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,观性元真?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。 有时候我们会想,我们看到平常很多事情真的是有障碍,但是为...
十二合掌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十二光佛 | 下篇:十二因缘 |
【曲业】 p0629 瑜伽九卷八页云:曲业者:谓诸外道善不善业。又云:由邪解行义故名曲。 二解 瑜伽九十卷六...
狮子吼
异心
六种散乱
经藏堂主
亡比丘安尸处
一眼之龟
无所不至明
半满教
信空
触女人戒犯缘
六无上法
【大藏经】唯识二十论
【大藏经】占察善恶业报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弥陀经

菩萨行利生之道

切莫贪图享乐而浪费光阴

慎独知于衾影

布施、智慧与解脱

「二时临斋仪」的内涵
十法界

安住清净本性,破除自我设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