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药师如来。药师又称医王、善逝,诸佛十号之一,犹言如来。药师如来发十二大愿,救众生之病源,治无明之痼疾,如医中之王,故称之。 p331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流派)宗名取于福清之黄檗山。唐贞元五年,正干禅师传六祖之法,开创此山,断际禅师住此,大振法道,名遂着。希运...全一卷。刘宋沮渠京声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。本经系叙述佛陀显现神通力,移去横于末罗国中道上之大石,并为末罗王...(杂名)四天王,镇护四天下,谓之四镇。金光明经三曰:护世四镇。...指修禅定,远离妄念、妄想,而于诸境无碍自在,亦即自念、想之执着中解脱,称为无念无想。“念”之定义,于俱舍论卷...【瑜伽师地】 此云相应,谓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,皆曰相应。师,谓三乘行者,由闻思等,次第习行,如是瑜伽...【意以思量为性相】 p1210 成唯识论四卷十八页云:颂言思量为性相者:双显此识自性行相。意以思量为自性故;卽复用...(术语)烦恼之异名。以烦恼能使人之心身不自在故也。大乘义章五本曰:能缠行人,目之为缠。又能缠心,亦名为缠。...(444~509)南北朝僧。东莱(山东掖县)人,俗姓徐。年十二,投青州道明法师出家,从学经论,博通睿解。受具足戒后...【清净行】 p0959 瑜伽八十一巻八页云:清净行者:略有三学五地。谓资粮地、乃至究竟地。如先已说。当知学等、有九...(术语)十地中第八位地之名。色性自在而无有碍,故名。...凡三卷,或六卷。唐代道宣撰,书成于贞观十九年(645)。收于卍续藏第六十四册。又称比丘尼钞。系研核四分律中有关...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,盖是法身之玄堂,正觉之实称,众经之渊镜,万流之宗极。其为体也,妙存有...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,理不可易,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、万行起于深信之宅。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,诵持此品以为心首。...佛说雨宝陀罗尼经...一个人活在世上,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幸福。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?幸福是人们向往追求的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东西,人们...佛教的五戒:就是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,不妄语,不饮酒。 (一)不杀生而仁慈 生是生命,凡有生命的动物,无不贪...
感应道交的特点在善导大师的著作里面及实践中比比皆是,比如我们现在讨论的《观经四帖疏》,他造这部《四帖疏》的心...
所谓逆境,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。逆境,可以是大自然的莫测风云,也可以是人际间的是非恩怨;可以是轻视偏...
清朝末期,上海闸北有一家梨膏店,生意做得很大,店门口挂着天知道3个大字的牌匾。天知道梨膏店的对面是一家姓于的...一、念身不求无病。身无病,则贪欲乃生。贪欲生,必破戒退道。知病性空,病不能恼,以病苦为良药。 二、处世不求无...
那么假设不幸的是,我们今生的罪业,它在临命终的时候浮现出来,那么怎么知道是罪业起现行呢? 这个不善业在得不可...
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钵,乞求布施。佛陀制定托钵,令出家众不得从事生计营业,亦不可蓄存财富物资,惟以延续色身、长...
十二大愿医王善逝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十二口传 | 下篇:十二天 |
比丘之具足戒,有二百五十条。称二百五十戒,分为八段,略示其数。 第一、四波罗夷 第五、九十波...
黄檗宗
末罗王经
四镇
无念无想
瑜伽师地
意以思量为性相
缠
宝亮
清净行
色自在地
四分律比丘尼钞
【大藏经】大般涅槃经
【大藏经】梵网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雨宝陀罗尼经
笑看得失,淡观荣辱
受持五戒的意义与功德

《观经四帖疏》的不思议缘起

【推荐】印光大师论逆境

【推荐】「天知道」的成功
十种逆境为道场

一个人堕落三恶道前,会有一些前相征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