乃满族八旗中之僧官。清会典事例盛京礼部祀典:“道光三年(1823)议准,盛京设僧录一缺,八旗设僧纲各一缺,道录一缺,缺出均由盛京礼部咨部补放给劄。” p30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又名十惑,或十根本烦恼,即 一、贪,贪爱五欲; 二、嗔,嗔恚无忍; 三、痴,愚痴无明; 四、慢,憍慢自大; 五、...(名数)恼,害,恨,谄,诳,憍之六法,能污秽净心,故名为垢。见俱舍论二十一,大乘义章五末,三藏法数二十七。...(一)为“能作”之对称。指身、口、意三业之发动造作。身、口、意三业为能作之主体,为彼等所造作者即称所作。无量寿...(杂语)三种之极少者。如一极微为物质之极少,一字为名之极少,一刹那为时之极少。俱舍论十二曰:极微字刹那色名时...乌荼,梵名 Odra。东印度之古国名,其地相当于今之奥立沙(Orīssa),每被误为乌苌国。据大唐西域记卷十所载,其地...凡十卷。益州道士黎兴、澧州道士方长撰。又作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。本经系伪作于唐代之道教经典。内分十品,采问答形...【心俱灭法】 p0351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:心俱灭法云何?谓心俱灭十处少分,除声意处。...子题:道品楼观以戒为柱、戒柱、禅定心城以戒为郭、戒郭、入善人众要佩戒印、戒印 行事钞·标宗显德篇:“如成实云...人名,由于昔业的缘故,在母胎六十余年,生时须发已白,年八十出家,自誓愿说:我若不通三藏理,不断三界欲,不得六...(杂语)一类之众生,见佛之色身如黑象脚也。观佛三昧经三曰:优婆塞众中有十六人,见佛色身如黑象脚。优婆夷众中有...(术语)出离生死之要道也。地藏十轮经六曰:三乘要道四圣谛等相应正法。十地义记四本曰:出要者,谓果为出,因为要...礼佛大忏悔文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...
【乌刍瑟摩于如来前,合掌顶礼佛之双足,而白佛言:我常先忆久远劫前,性多贪欲。遇佛授观,名曰空王,说多淫人成猛...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,虽然他的终极关怀是出世间法,然而佛陀却是这样地关顾世间,要我们念佛行人从孝养父母开始。...
大家看我们师父们,从早晨念经干什么?报四重恩、报父母恩。父母生我们、养我们,然后我们出家了,对他们一点贡献没...
生活的河流日夜不息,岁月也在一刻不停地向前奔驰。步履匆匆的我们渐行渐远,总会有逝者如斯夫的感慨,那是因为忘记...
孝亲: 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父母与我,实为一体,我爱自身,应孝父母,能不辱身,便是荣亲。 友爱: 兄弟姊妹,手...过去,佛陀在舍卫国只树林给孤独园弘法时,一位名叫吉离舍瞿昙弥的比丘尼,与其他比丘尼同住在王园精舍。早晨时,她...
末那识有六个特征:第一,它总是追求愉悦;第二,它尝试逃离痛苦;第三,它忽视追求愉悦的危险。一味追逐感官享受会...简单来说: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,是彻底觉悟,而不是迷迷糊糊。 我每次演讲时,都再三地强调,学佛第一个重点...
八旗僧纲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八犍度论 | 下篇:八渐偈 |
(名数)六根清净之功德也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:若善男子,善女人,受持是法华经,若读若诵,若解说,若书写,是人...
十使
六垢
所作
三极少
乌荼国
海空智藏经
心俱灭法
戒之三喻
胁尊者
黑象脚
出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

当淫欲心在活动时,你要回光返照
比佛更大无上福田

凡是信佛的人,灾害面前多数都是安全的

何必再为过去唏嘘不已

儿童德育启蒙
正念破魔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