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三卷。隋朝吉藏撰。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七册。乃详述三论教义中之枢要二谛义,总分大意、释名、相即义、物体、绝名、摄法、同异等七科。日本元禄十年(1697)仙台龙宝寺之实养,开一名刹之宝藏,得上、下二卷,校订刊行。宝永七年(1710),复有慧旭寂公依古本校订讹误,增补中卷之全文及上卷中二十余纸之脱文,而得三卷之全,校刊行世。 p249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世俗正智】 p0510 大毗婆沙论九十七卷十页云:云何世俗正智?答:五识相应善慧,及意识相应有漏善慧。五识相应善...(杂语)薄拘罗经曰:我于此正法律中学道以来八十年,未曾忆畜沙弥,未曾忆为白衣说法,乃至四旬颂亦不为说。分别功...《华严经》,具名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,藉普贤、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...大般若经云十一智: 一、世俗智 谓世间有漏之智,不能出离生死,故名世俗智。亦云名字智,谓但有其名而无其理...(地名)又作室罗筏。国名。...(名数)十种之所观法,立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五位:十住位十种所观法、十行位十种所观法、十回向位十种所观...(术语)有者三有或二十五有,言三界之生死也,如来为破坏三界之生死而出世,故谓为破有之法王。法华经药草喻品曰:...(名数)一真如,二大圆境智,三平等性智,四妙观察智,五成所作智也。唯识论十曰:此法身,五法为性。...梵语 snātra-?ataka。大乘比丘所常持用的十八物之一。又作拭手巾、净巾。乃拭净脸、手之布片,相当于现在所谓之手...【法云地】 修唯识行,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十位。此位菩萨,总缘一切法智,能藏众定慧功德,能覆隐如空广大无边...(譬喻)禅家谓文字语言之无用,如画饼之不足充饥饿也。传灯录香严智闲条,有画饼不可充饥之语。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...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...
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? 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碍、消业障,并没有强调往生净土的思考。但是大势至菩萨,他...美国学者房龙,专门写过一本《宽容》。但是不宽容的人,不大可能读了几篇文章之后,就变得宽容起来。一个人能够原谅...
业果 业力万殊,招感果报亦各别。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漏果二种。有漏果是有漏业因所招感,此业因有善恶之别,十善...有位年轻的朋友问我,经常在小说中看到某人看破红尘,落发为僧,遁入空门的说法,剃光头似乎成了和尚的标志,请问修...
曾经听闻一则故事:有二人去医院拿检查报告,原本,某甲的病不过慢性胃炎而已,某乙却不幸患上了胃癌;可是,却因为...
佛说了生脱死的修持法门很多,大体分为律、教、禅、密、净五宗,总归为二种:一是通途法门;二是特别法门。仗自力修...
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。比方说嫁女,不必要都去鼓捣被子,这被子够盖的就行了,太多了,放在那里让老鼠咬了。 ...现在的社会追求效率,造成每个人越来越匆忙,竞争越来越厉害。因此便有人希望透过禅修来帮助他们,以寻求内心的安定...
二谛章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二谛 | 下篇:二谛观 |
(经名)一卷。失译。明供养父母不若劝父母为善去恶之旨。...
世俗正智
薄拘罗省事第一
华严经
十一智
室罗伐
十种所观法
破有
理智五法
手巾
法云地
画饼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【大藏经】大智度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
【推荐】三界这一关跳出去,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
宽容大度不但利人且利己

业感缘起——业果
出家人为什么要光头

以心的力量来化解与改善

末法众生专修净土法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