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识家显七转识(眼识乃至末那识)与第八识(阿赖耶识)相互为因果。即七转识与第八识于能生、所生及能熏、所熏中互为因果。能生、所生为种子生现行之关系时,第八识为能生之因,七转识为所生之果;又能熏、所熏为现行熏种子之关系时,七转识为能熏之因,第八识为所熏之果。此等因果为同时而非异时。[成唯识论卷二、成唯识论述记卷三](参阅“三法展转因果同时”572) p12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舌处】 p0633 品类足论二卷十四页云:舌处云何?谓舌,是味已正当能尝,及彼同分。...【和合相应】 p0798 杂集论五卷十六页云:和合相应者:谓极微已上一切有方分色,更互和合。如浊水中地水极微,...梵名Vikīranosnīsa。又作除业、摧碎、舍烦恼。此尊能断除一切业障烦恼,能灭尽众生之一切恶业。为五佛顶之一,八...(术语)比丘常居阿兰若,不住于外。十二头陀行之一。...(术语)具足愿与行之意。善导观经疏一曰:如经中说:但有其行,行即孤,亦无所至。但有其愿,愿即虚,亦无所至。要...(名数)一、如理智,如佛菩萨真谛之理之实智也。或名根本智,无分别智,正体智,真智,实智。二、如量智,如佛菩萨...(职位)禅林之语。在饭头之配下,管柴薪之役务。见象器笺七。...谓心专注于一境,令不昏沉散乱。即于禅观时,为使余念不生,选择闲静处,数息调心,以防驰散,使心安住摄止于一境之...(经名)又曰后分涅槃。二卷,唐若那跋陀罗译。说涅槃之后佛现神变,及荼毗分舍利等。即大乘之大般涅槃经后分也。...(术语)罪恶为得善果之障。又于闻妙法为障者。随求陀罗尼经曰:此比丘承此咒力,罪障消灭,即得生于三十三天。法事...即低首下心之意。乃低头下视,内心沉着,默然忍受当前之一切事物。禅苑清规卷四化主(卍续一一一·四五○下):“预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阿难说:「闻如是。」 阿难白佛言:「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,有衰耗不得谐偶者,云何不等耶?愿佛天中天,普为说之。...
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,由本愿力,观诸有情,遇众病苦,瘦挛、干消、黄热等病;或被魇魅、蛊毒所中;或复短命,...菇类食物是属于可供食用的真菌,家族成员相当多,以下介绍六种对人体有益的菇类: 1、香菇: 含有一种特异的香味物...
略而计之,大悲有三:一者,佛在世时,怜此五浊,说难信法,是为第一重大悲悯念众生。二者,佛灭度后,福慧日浅,罪...
我举一个例子。比方说有一个老母亲,老母亲有两个女儿,大女儿是卖雨伞的,小女儿是卖棒冰的。这个母亲,天气好的时...
一些生活在类似状态中,但对宗教信仰又心存好感的人士,过分简单地看待佛教的生存状态。有时在没能了解和学习佛教教...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,总是希望快乐,所以会趋吉避凶、趋乐避苦、追求快乐。但是现实生活中,痛苦却如影随形、难以摆...
我讲一个小故事,把十行作总结,故事出自于坐花志果: 有一个人叫阳羡生,阳羡是一个地方的名称,他是阳羡这个地方...
有的人不明白,为什么做了恶事,却没有恶报。比如说生意人经营杀业,屠户,或者黄色场所,赚了很多钱。而有的生意人...
七转第八互为因果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七转九例 | 下篇:七转识 |
【阿迦云】 此云药王。观药王药上菩萨经云:过去有佛,号琉璃光照。灭度之后,时有比丘,名为日藏,宣布正法。...
舌处
和合相应
除障佛顶
阿兰若行
愿行具足
二智
柴头
摄心
大般涅槃经后分
罪障
低心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
免受外力夺走精气、被外力所害,要用这个方法
六种对人体有益的菇类

释尊以三重大悲悯念众生

境无好丑,你怎么想就变成什么相貌

信仰不能被消费
圣严法师《自找苦吃的人生》

【推荐】杀生为何短命,布施为何有福,这些都从哪里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