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贤首祖师一宗,判教有五,即:小教假四谛而说,心得悟解;始教约第八识心,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,各无自性而受异熟之果;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;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,无染无净,顿显理性;圆教主伴圆融,法法无碍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卷舒自在,总该万有。然教虽有五,而不出一心,故称一心约教有异。[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二] p2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为天台宗别教所立之观法。即从假入空观、从空入假观、中道第一义谛观。又作次第三观、隔历三观。系天台宗圆教“一心...又作首版。板,指僧堂内之床椽。首板,即指各床椽之第一人。与板首、板头同义。 p4003...指有限量且能计算之诸种事相。广义指迷界之诸法而言,狭义则指迷界之众生。谓众生在迷界中,心、身皆有限量而互异,...受戒时,总括受之,称为通受;一一个别受之,则称别受。又作通授别授、总受别受。受三归时,初归依佛,次归依法,后...禅林中,师家接化弟子时,为适应其根机所运用自在、善巧之方法。与“时放时捉”同义。碧岩录第九十九则(大四八·二...缅甸佛教节日。于每年西历二月之月圆日举行。届时全国佛教徒聚集佛教圣地曼德勒(Mandalay),于佛前置一燃烧之香木...宋代廓庵师远撰绘(一说清居禅师作)。此十图以牧牛为主题,并各附自序及偈颂,以阐示修禅之方法与顺序。十牛图颂(...谓龟以不慎言而遭祸,比喻警戒慎言之要。盖凡夫愚顽,常以不慎言而遭口舌之祸。据法苑珠林卷八十二载,过去世时,于...(名数)一、法喜食,闻法欢喜,因而增长善根资益慧命,犹世间之食,能养诸根,支持其身也。二、禅悦食,入于禅定得...全一帙。日本矢吹庆辉(1879~1939)编。庆辉自大英博物馆所藏史坦因搜集之数千件敦煌出土古写本中,摘选有关佛教之...比喻学解智辩,如水之涌泻,一无阻碍。 p6216...根据弘化社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。...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,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,一切大圣,神通已达。其名曰:尊者了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
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,是反映现代人涵养的一面镜子。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人的行坐举止有良...
不论是男孩,还是女孩,自襁褓至幼年之时,其衣食住行皆依赖于母亲者多矣。故凡为人母者,应善加体察子女的一举一动...
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,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,请示老和尚,如是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,是否也希望渺茫? 老...回头好,回头好,持斋念佛随身宝。 有有无无都麻烦,劳劳碌碌几时闲? 人生曲曲弯弯水,世事重重叠叠山。 古古今今...在我国,人们有冬令进补的习惯。所谓:冬天进补,上山打虎。但是冬令进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,...
【原文】 所谓贵人者,非爵尊位显,学富五车之谓也。谓其能去乎贱态也,谓其能去同乎禽兽之贱态也。贱何在。曰贪,...
凡夫众生要住在五浊恶世度化众生是不可以的,这就好像一大块的冰块,你想用一小碗的开水把它融化,你浇下去好像融化...
颠倒妄想的形成,在《楞严经》它是有三个次第: 第一个、取相。当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由于我们个人的业力,...
一心约教有异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一心制意 | 下篇:一心真见道 |
(术语)四十八轻戒之第二十二。诫未有所解,憍慢不逊,恃自己之智力或地位权势财力等,反轻侮精通一切经律学德兼优...
别相三观
首板
有量诸相
通受别受
一放一收
暖佛节
十牛图
龟不慎言
二食
鸣沙余韵
学海涌智水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地藏菩萨本愿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经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
行坐举止的礼仪规范

古代母亲教育子女的用心之事

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,是否希望渺茫
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
素食进补不妨一试

所谓贵人者,谓其能去乎贱态也

今生是流浪的最后一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