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事钞·头陀行仪篇:“有十利:一、无求好精舍住疲苦,二、无求好卧具疲苦,三、不恼上座,四、不令下座愁恼,五、少欲,六、少事,七、趣得而用,八、少用则少务,九、不起诤因,十、不夺他所用。”(事钞记卷三六·二一·一九)
佛教词典 > 南山律学词典 > 正文
【无想定】 p1047 瑜伽三十三卷十五页云:若诸异生,作如是念:诸想如病,诸想如痈,诸想如箭。唯有无想,寂静微妙...(术语)比丘得三衣坐具尼师坛等而受用之,以少分之故衣,贴于新衣,或以墨着点于此,谓之点净。净者离过非而为清净...般若智慧为度越生死海,达于菩提彼岸之船筏,故称般若船。[千手经二十八部众释] p4308...【国土寻思】 p1035 瑜伽十一卷七页云:谓因国土盛衰离合,发欣戚行;心生筹虑等。 二解 瑜伽八十九卷九页云:心怀...梵语 duhkhe dharma-jāna-ksāntih。八忍之一。亦即观三界之四谛,所发十六心之一。于缘观欲界之苦谛而得苦法智之...【正命】 p0499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页云:复言:世尊!云何正命?世尊告曰: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,同时而...【无分别心】 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。有二种,一为无漏之无分别心,一为有漏之无分别心。无漏之无分别心,又云无分...梵语 paca varna,巴利语 paca vannā。又作五正色、五大色。即青(梵 nīla)、黄(梵 pīta)、赤(梵 lohita)、...真俗二谛有七种之别。即:(一)三藏教之二谛,以阴入界等实法而成之森罗万品为俗谛,灭此俗谛所会之理为真谛;即承认...【作】 p0685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:云何作?谓行蕴。 二解 集论五卷四页云:作者:谓起造诸业,令其现行。...【等至自在果】 p1120 瑜伽十二卷五页云:等至自在果者:谓于现法乐住,转更明净。又由此故;得不退道。又净修治解...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《成唯识》,今略标所以。谓此三十颂中,...十善业道经...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。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,皆净洁一种类,皆阿罗汉...
佛陀对于我们的劝诫,有两句非常重要的话──你一旦要修行,你要永远记住这八个字:内魔不生,外魔不起。 你在打佛...
《法华经》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、实法妙,权实不二。 那么什么是权法呢?权法就是在因缘上的修证。佛陀为了满足...
生死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命题,人类从产生以来就一直追问:人生从何来?人死往何去?如何看待生死?如何才能超脱...
当内科住院医师第一年,有一夜,在加护病房值班时,急诊室送上来一位心肌梗塞的病人,呼吸停止昏迷不醒,面孔舌头都...
有一天我去法鼓山工地踏勘地形,一路上都有带刺的藤、树,稍微一碰就会被刺。 人们总是埋怨说被刺刺到了,这不公平...问: 我学佛很久了,可是还常常有各种各样的不好的念头,虽然当时也知道这是不对的,但念头却不受控制,所以很烦恼...
从前有一弥猴王,常与五百只猕猴一起游戏。当时正逢旱灾,果树都无法生长。国王的宫苑离山不远,仅隔了一条小河,于...
当年,源律和尚向慧海和尚请教: 源问:怎么用功? 慧答:饿了就吃饭,困了就睡觉。 源说:这谁不会。 慧答:他们吃...
随坐十利
【南山律学词典】
上篇:随坐 | 下篇:随戒释相总论四戒 |
(名数)菩萨修六度之增上力,得六种之决定也:一、财成决定,谓由布施之力必定常得大财之成就。二、生胜决定,谓由...
无想定
点净
般若船
国土寻思
苦法智忍
正命
无分别心
五色
七种二谛
作
等至自在果
【大藏经】唯识三十论颂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十善业道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

内魔不生 外魔不起

众生处处着,引之令得出

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

无药可救的心梗病人为何奇迹生还

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痛苦
念头不受控制要怎么办

舍身济众的猕猴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