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注戒本·百众学法:“不犯者,有病,或鸟衔,或为风吹去者。”(含注戒本卷下·一五·八)
佛教词典 > 南山律学词典 > 正文
【无明有二种业】 p1079 杂集论四卷十页云:谓无明支有二种业。一、令诸有情于有愚痴。二、与行作缘。令诸有情于有...唐代僧。河东虞卿(山西永济)人,俗姓梁。生卒年不详。少从大兴善寺灵璨出家。后听道奘讲摄大乘论,受具足戒。大业...(譬喻)邪见之高譬之山。止观五之四曰:倾邪山,竭爱海,皆观之力。...【如来洒病苾刍处】 p0580 西域记六卷三页云:给孤独园东北,有窣堵波。是如来洒病苾刍处。昔如来之在世也,有...(名数)一天乐,修十善者,生于天上,受种种之妙乐也。二禅乐,修行之人,入诸禅定,一心清净,万虑俱止,得寂静之...比丘之法衣(袈裟)皆为方形,故称方服,又称方袍。[方服图记] p1435...(喻)涅槃的境界,因涅槃的境界,毫无热恼。...就法相唯识而言,宇宙万有可分为心法、心所有法、色法、心不相应行法、无为法等五种,若以前四者观之,则一切“相”...于密教中,真言阿阇梨传授事相于弟子时,不传有关修法之全部,仅选择部分以传授之。如陀罗尼集经、不空罥索神变真言...(术语)Ādara,作阿陀罗。合掌名。大日经疏十三曰:俱覆二掌,亦以二手中指相接,名阿驮啰合掌,此云覆手向下合掌...又称归敬文、归敬偈。即在经、律、论三藏之首,先述归依礼敬佛菩萨及三宝等之文词。一般为“归命大智海毗卢遮那佛”...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阿罗汉也生死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。与大苾刍众俱,谓过数量...
雷音寺住持突然得了重病,请了许多郎中用了好多药都不见好转,后来一郎中建议:要不试试这种药。他说出了药的名称。...
忍辱胜怨,善胜不善,胜者能施,真诚胜欺。 所谓忍辱胜怨,如过去阿阇世王集结四种兵,前往攻打舍卫城;而波斯匿王...一、真正做到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,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,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。 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...
冤里有亲,亲里有冤 冤,是冤家,亲是亲友。债主,就是给予别人或拖欠别人的人。冤亲债主,有报怨报恩、讨债还债两...
求福报的因与缘 其实我们怎样求福报,大家要知道。 有些人说:哦,很简单。有个上师过来,有个活佛过来,我去求一个...
日常生活中,凡事都需要有一个限度,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。要是过了,势必过犹不及。 有这么的一个人,朋友邀请他到...
最有智慧的人,是最懂得聆听的人。器量狭小的人,就像那些窄口瓶一样真正有智慧的人不用多说,即能正确传达思想;愚...
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?从佛教教义角度看有无相应说法?超荐法会对于亡者有何益处? 说起头七,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佛...
涕唾佛塔边戒开缘
【南山律学词典】
上篇:涕唾佛塔边戒缘起 | 下篇:凉台 |
据诸经要集卷十载,菩萨修行时,有身、口、意三种忍行,即:(一)身忍行,菩萨修行时,舍身、命、财,无有吝惜,虽被...
无明有二种业
灵润
邪山
如来洒病苾刍处
三乐
方服
清凉地
识实性唯识
拔传授
阿驮啰
归敬序
【大藏经】阿閦佛国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【大藏经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
报恩的药材

忍辱胜过怨恨
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

冤里有亲,亲里有冤

求福报的因与缘

凡事都需要有一个限度

智者思而后言,愚者先言而后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