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本疏·四波罗夷法:“明妄语,本欲诳人生信,今结正时,但言了结,不待信者。……今言造业,各有所由。口造语业,言了前知;坏境既备,何得待信?以领达言竟,欺负即了。信疑两缘,坏后方起。语造身业,言了未坏,故未结重,余如竖义。”行宗记释云:“标中,余戒结正,多取迷心;妄戒独异,故须辨示。……立今中,即首师解。初通标。口下,正释,前明正造,又二。初明成犯分齐。以下,释其所以,上二句,释上坏备;下二句,释不待信。次明互造。语造身者,如教杀叹杀,深河诳浅之类。又身造语业,事容混滥;疑轻信重,文中不出。故指如前,即三业门也。”(戒疏记卷七·四八·一九)
佛教词典 > 南山律学词典 > 正文
【识变】 识变,是唯识宗所世的独特法门,意谓一切诸法,皆是识所变现,称为识变。《成唯识论》卷二曰:‘然依识变...【补特伽罗有七种】 p1246 集论七卷八页云:云何建立补特伽罗?略有七种。谓病行差别故,出离差别故,任持差别故,...(术语)塔之译名。资持记下三之二曰:经音义云:正言窣睹波,义翻方坟。翻高显处,以耸出故。文句记三中曰:新云窣...梵语 pranidhi-jāna。谓如愿知悉一切智慧。为佛共德之一,仅不动罗汉(六种阿罗汉中最高位者)所能起者。乃先发诚...(职位)僧官名。统辖一国之比丘也。佛祖统纪五十一曰:隋文帝敕僧猛为隋国大统。...【建立断所从】 p0873 显扬三卷二十页云:建立断所从者:谓从所缘境,断诸烦恼。于所缘境,断烦恼已;无系缚故...位于江苏太湖东洞庭山麓。建于唐代。庵中大殿原有十六尊罗汉塑像,相传为唐代雕塑大师杨惠之所塑。杨惠之系唐代杰出...【无明随眠】 p1058 如随眠有七种中说。 二解 品类足论七卷九页云:无明随眠云何?谓三界无智。...【乐俱行三摩地】 p1311 瑜伽十二卷十四页云:云何乐俱行三摩地?谓第三静虑诸三摩地。...【示现】 p0529 此十八变中之示现也。瑜伽三十七卷三页云:示现者:谓佛菩萨、依定自在,如其所乐,示彼一切诸来会...(杂名)Vyāghra,译曰虎氏。天竺之姓。见续高僧传三。...在家菩萨戒本(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) 香赞 炉香乍热。法界蒙薰。诸佛海会悉遥闻。随处结祥云。诚意方殷。诸佛现全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...香赞: 炉香乍(zh) 爇(ru)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(三称)...
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。心念是邪恶的,不管做什么就是恶业;心念是善良的,即便诃责你的儿子,它也是善业。 考...
观世音菩萨,在无量劫前,久已成佛,名号正法明佛。但因悲心无尽,慈誓无穷,所以,又在十方世界,示现菩萨及人、天...过去某地有一大寺院,寺里有一部大藏经,龙藏的字很大,本子很厚,每年到了六月初六这一天,要晒藏经的。有一年六月...
按照《悲华经》的记载,在过去的时劫中,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,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,名为不眴...改运、消灾、改名,自古以来这种迷信就已深印于人们心中。 在佛世时,有一位从小和给孤独长者一起长大的青年。给孤...
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,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的师父来到云居山,他是浙江省宁波人,年纪只有二十五、六岁,...问: 我素喜研究经教,手不释卷,津津有味;而于持名念佛,不是昏沉,便是掉举,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?如何对治? 大...
佛法与外道不同的是佛法讲心。而外道大都以心外求法。因而佛法成为究竟法门。 一个人如果心存慈善,在外相才露慈悲...
妄语言了结犯不待信
【南山律学词典】
上篇:妄语翻名审定 | 下篇:威仪功胜令物生善 |
1、菩萨璎珞经所说的五种法身: 一、如如智法身,即证如如之理的实智; 二、功德法身,即十力四无畏等一切...
识变
补特伽罗有七种
高显处
愿智
大统
建立断所从
紫金庵
无明随眠
乐俱行三摩地
示现
弊耶伽罗
【大藏经】在家菩萨戒本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【大藏经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
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

印光大师普劝念观世音菩萨的开示
老牛闻经转胎为人

《悲华经》中记载的观音菩萨本愿
「不幸」的故事

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
如何对治念佛昏沉掉举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