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二十七卷二十二页云:云何证教授?谓如自己独处空闲所得所触所证诸法,为欲令他得触证故;方便教授。名证教授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伴摄】 p0710 杂集论五卷十三页云:伴摄者:谓色蕴与余蕴互为伴故;卽摄助伴。余蕴界处亦尔。如色蕴与余受等...(佛名)Rucika,又作卢至佛,楼由佛,卢遮佛。贤劫千佛中最后之佛也。译曰爱乐佛,或啼哭佛。玄应音义二十一曰:卢...(术语)别业所感各人殊别之果报也。同在人间而贫富寿夭等之差别是也。往生论注下曰:众生为别报之体,国土为共报之...【法身与诸功德法相应】 p0766 摄论三卷十七页云:应知法身、几德相应?谓最清净四无量、解脱、胜处、遍处、无...【瑜伽师地论】 p1244 瑜伽释八页云:三乘行者、由闻思等,次第习行如是瑜伽,随分满足;展转调化诸有情故;名瑜伽...(一)五种观法。即:(一)真观,谓观真谛之理而断见思惑之空观。(二)清净观,谓于既除见思惑之清净身,断尘沙惑之假观...(1327~1373)元末明初僧。吴郡人,俗姓姚。字西白。号白庵。少小入道,十一岁受具足戒,博通经论,特善天台教观,...(地名)梵名婆吒梨那,波吒厘子Pāṭaliputra,摩揭陀国之故城也。本名拘苏摩补罗城,唐名香花宫城Kusmapura,以王...(名数)释迦与弥陀也。观经玄义分曰:今乘二尊教,广开净土门。观经散善义曰:仰蒙释迦发遣,指向西方,又藉弥陀悲...(术语)众生往生,非由行者之思惟分别,乃依阿弥陀佛之本愿力,自然即得往生也。...凡三卷。日本义堂撰。续元政法师之扶桑隐逸传,记述日本古今隐士之事迹。所收多为僧侣,共九十三人。有宝永四年(1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佛说弥勒下生经...在家菩萨戒本(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) 香赞 炉香乍热。法界蒙薰。诸佛海会悉遥闻。随处结祥云。诚意方殷。诸佛现全...佛陀时代中的罗刹女,专门喜欢吃人家的小孩,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悲痛不已,纷纷向佛陀求救。佛陀为了解救无辜孩子的...
佛教中讲修行,就是不断修正身。口,意三业的行为,把错误的身口意调整为正确的身口意。很多人认为,修行是出家人到...
佛源老和尚在文-革时,坐了三年的监狱,在监狱里每天受持地藏菩萨圣号忏悔业障。三年后,他出来回到云门寺的农场改...从前有个人,名叫檀腻觭。家境清寒,经常食不果腹,衣不蔽寒。 有一年秋天,他从田里收成了一些稻谷,可是因家里穷...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,那么最悦意不过的事莫过于情爱,情爱作为文艺作品和影视永不衰落的话题而为世...
若人散乱心,入于塔庙中,一称南无佛,皆已成佛道。 说起跟佛陀结缘,当然造佛像、拜佛、供佛都可以,但是称名,称...净土往生法门的宗旨就是信愿行,我们一定要在信愿行三个字上下功夫。首先谈信,什么叫信?信的内涵很深广,在《华严...
善护口业,不出恶言,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。口说爱语,可以帮助我们摄化众生,广结善缘。一切众生,皆有我执,...
证教授
【法相辞典】
【证教授】 p1438
上篇:证正法 | 下篇:证得自义无上圆备 |
梵名 Moksadeva。意译解脱天。(一)玄奘三藏之美称。玄奘在印度时,小乘众尊之为木叉提婆,意谓已获解脱之最胜者。[...
伴摄
楼至佛
别报
法身与诸功德法相应
瑜伽师地论
五观
力金
华氏城
二尊
愿力自然
续扶桑隐逸传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弥勒下生经
【大藏经】在家菩萨戒本
罗刹女的故事

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

有障碍才能考验道心和信心
冒失的檀腻觭
不要被情爱所束缚

持名念佛——下手容易,成就也高
信是世间最稀缺的资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