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扬二卷八页云:又如经说:超过一切虚空无边处,入无边识,识无边处具足住。超过一切虚空无边处者:谓超过近分及与根本。无边识者:谓缘无边虚空之识,今缘此为境界。识无边处者:谓此处转依,及能依定。余如前说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名数)一无余死,阿罗汉也。二度于死,阿那含度欲界之死也。三有余死,斯陀含往还于欲界之人天也。四学度死,须陀...【戍羯罗】 此云金星。...(流派)吠世史迦夺萨怛罗Vaiśeṣika-śāstra,此译胜论。又称胜宗。...又名两舌,即搬弄是非,离间他人。...(名数)天台分科法华经之别序而为五序:一众准序,尔时世尊四众围绕等是也。二现瑞序,六瑞是也。三疑念序,尔时弥...(印相)十八契印之一。辟除诸魔障之印契也。...(术语)瑜伽法中三种眼之一。明王忿怒威猛之眼目,以降伏烦恼者。诸部要目曰:忿怒眼降伏心,杀害烦恼也。...(术语)对于顿教之称。如初说小乘,后说大乘,以浅深次第而说之教法也。止观三曰:渐名次第,藉浅由深。...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,简称《南海寄归传》,四卷,唐义净撰于南海室利佛逝。义净(635~713),齐州(今山东济南地区)山...日本佛教界举行大法会时,有司重要职务之七位僧侣,称为七僧。即:(一)讲师,(二)读师,(三)咒愿师,(四)三礼师,(...佛所制定必当受持的法,叫做制;听其方便随意执行的法,叫做听。故制法若不实行必有罪,听法不实行则不为罪。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佛说出家功德经...佛告阿难:汝常闻我毗奈耶中,宣说修行三决定义。所谓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 阿难,云何...
接着再看第二点,是约着众生。这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,那我们众生凭什么能够受用呢?这就必须说明它的道理了: 约生...一位年轻的寡妇发心供养一位住在深山的修行人,使他日用饮食充足,帮他整理住处,洒扫炊煮,缝补衣物,生活无后顾之...
咸丰八年(1858年)三月的一天,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这样四句话: 端庄厚重是贵相,谦卑含容是贵相,事有归着是富相...
智者大师这样的一个天台宗的祖师,号称后释迦,临终的时候问他修行的品位,他说自己如果不领众就一定会得六根清净位...看远,就是说凡是要看远。 怀有宽阔心胸,有长远的目标,不断前进,看万物,穷千里。你看历史上杰出人物,都是怀有...
有时我们认为是冤枉的业,是法律不公,或者处理你这件事处理得不正确,这就冤枉了。不过在地狱里没有一件冤枉事,都...
压力不只是个埋藏潜伏在心中的无形杀手,而且影响深远难测;压力不会自然消失,常常透过身体、情绪警告我们。引发压...在一次法会上,唐肃宗向南阳慧宗国师请示了很多问题,但禅师却不看他一眼,肃宗很生气的说:我是大唐天子,你居然不...
识无边处定建立
【法相辞典】
【识无边处定建立】 p1437
上篇:识类持种受熏 | 下篇:证净 |
【庄严体义支】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‘十支论’之一,即《大庄严经论》,这是总括瑜伽菩萨一地法门,而以庄严大乘为宗...
十二品生死
戍羯罗
胜论
二语
五序
马头观自在菩萨真言印
忿怒眼
渐教
南海寄归内法传
七僧
制听二教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

「阿弥陀佛」这四个字的真实义
浪子回头并不难

人的两大贵相和两大富相

【推荐】弥陀经中「一心不乱」与「系念不乱」
看远、看透、看淡

经常这样去想,就不会怨天尤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