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十一卷六页云:不饶益事,名瞋恚相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在真言之金刚界,观想吾心为清净之圆月,是表示本有常住之菩提心也。...指六种譬喻。如金刚经谓世间诸法乃是空而无常,而以梦、幻、泡、影、露、电为喻。净名经则以幻、电、梦、炎、水中月...【摄受因】 p1458 瑜伽五卷十页云:依无间灭因依处,及依境界、根、作用、士用、真实见、因依处,施设摄受因。所以...(本生)结集大毗婆娑论之五百罗汉,前身为五百之蝙蝠。西域记三曰:南海之滨有一枯树,五百蝙蝠于中穴居。有诸商侣...【善说】 p1137 瑜伽七十卷十一页云:复次由二因缘,佛世尊法,名为善说。一、言词文句、皆清美故。二、易可通达故...子题:谏人四种 戒本疏·十三僧残法:“(僧残)第十三,恶性拒僧违谏戒。制意有三:(一、拒谏意)所以恶性反戾拒...【逈色】 p0889 杂集论一卷七页云:逈色者:谓离余碍触,方所可得。...【自性分别】 p0598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一页云:云何名为自性分别?谓于一切色等想事,分别色等种种自性,所有寻...【三无记根】 p0190 俱舍论十九卷十七页云:论曰:迦湿弥罗国诸毗婆沙师,说无记根亦有三种。谓诸无记爱痴慧三。下...(术语)Śima又云四摩室。为戒场,即布萨界之梵语也。译曰别住。法砺四分疏七末曰:明了论西音名为四摩室,此方翻...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。苦是说短暂的人生,有三苦八苦和无量诸苦;空即缘起性空,缘起是说世间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,性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佛说盂兰盆经...卷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皆是无漏大阿罗汉,佛子住持,善超诸有,能...今天讲守护六根。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,守护就是不叫它放逸。 先讲五根不要让它染五尘。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,五尘...
慈悲伟大的佛陀,在《中阿含经》说了一则一夜贤者经,可作为我们的指导。不要追悔过去的事,不要担忧未来的事,过去...
往生净土的三资粮就是信、愿、行。 首先,这个愿就含摄着信和行。在《阿弥陀经》中,佛向当机者舍利弗陈述西方极乐...
佛陀在世时也曾遇到许多困难,其中有一件事让佛陀永远难忘,那就是:孙陀利毁谤佛陀的事件。 孙陀利是一位生活在风...
讲到吉祥人生的道德实践,这就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了。这四个偈子,我把它作了一个概括: 第一个偈子多闻工艺...聪明的一休是很招人喜欢的,喜欢他的中国人可能有好几代了。一休和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。他生于l394年,是后小松天皇...
战胜烦恼困苦最胜行。我们修忍辱度又是能够战胜我们烦恼困苦的最殊胜的苦行。什么是苦行?不是说我们吃得很差,穿得...
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,名为阿伽陀药,万病总治,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...
瞋恚相
【法相辞典】
【瞋恚相】 p1321
上篇:瞋恚性 | 下篇:瞋恚语 |
【自在常住能生世间不得成立】 p0604 显扬十四卷十八页云:复次亦无自在体性常住,能生世间。何以故?颂曰:功...
常住心月轮
六喻
摄受因
五百蝙蝠
善说
恶性拒僧违谏戒制意
逈色
自性分别
三无记根
四摩
苦空无常无我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盂兰盆经
【大藏经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
守护六根

如此审慎观察,一夜就可成为贤者

具足信愿一定往生

佛陀与风尘女子的因果

吉祥人生的四个道德实践
小怒数到十,大怒数到千

这才是真正的苦行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