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集论五卷一页云:谓诸心生起,由十种力。一、由串习力。二、由乐欲力。三、由方便力。四、由等至力。五、由引发力。六、由因力。七、由境界力。八、由忆念力。九、由作意力。十、由相续力。串习力者:复有三种。谓下、中、上品。若于诸定入住出相,未了达故;是下品。虽已了达,未善串习故;是中品。既了达已,复善习故;是上品。若有下品串习力者;于诸静虑诸无色定,唯能次第入。若有中品串习力者;亦能超越入。唯能方便超越一间,若有上品串习力者;随其所欲,或超一切,若顺若逆,入诸等至。乐欲力者:谓已得第二静虑者,入初静虑已;若欲以第二静虑地心出,或欲以欲界善及无覆无记心出;即能现前而出于定。如是广说余一切地,如理当知。方便力者:谓初修行者,唯欲界善心无间,色界心生。未至定善心无间,初根本静虑心生。初根本静虑善心无间,第二静虑地心生。如是广说乃至有顶,皆如理知。等至力者:谓已入清净三摩钵底,或时还生清净等至;或时生染。引发力者:谓从三摩地起,乃至现行定地心,与不定剎那心,间杂随转;乃至由彼相违烦恼现行故;即便退失。此相违烦恼相应心,复由因等四力,方得现行,因力者:谓先以积习能退障故;决定应退。境界力者:谓净相势力增上境界现前故;随顺生贪等烦恼。忆念力者:谓忆念分别过去境界而生戏论。作意力者:谓由观察作察,思惟种种净妙相貌。相续力者:有九种命终心,与自体爱相应,于三界中,各令欲色无色界生相续。谓从欲界没,还生欲界者,即以欲界自体爱相应命终心结生相续。若生色无色界者,即以色无色界自体爱相应命终心结生相续。如是从色无色界没,若即生彼,若生余处,有六种心,如其所应,尽当知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梵语 vijāna-dhātu,巴利语 viāna-dhātu。为构成宇宙万有要素之一。乃六界之一,十八界之一。为六识之总称。长...悉昙字 (aj)。又作庵、暗、唵、[口*庵]。悉昙十二韵之一,五十字门之一。为“阿字五转”中之第三转,即于 (a,阿...(术语)阿赖耶识有生一切之法之功能,谓之种子,自此种子生色心之法谓之现行,复指所生之法而谓之现行。现行法之略...(834~898)唐代僧。陕西凤翔人,俗姓淡。二十岁于岐阳怀恩寺出家。曾问道翠微、临济,后于夹山善会之会下得心要。...谓地界有二种。一内。二外。云何内地界?谓此身内所有各别坚性坚类有执有受。此复云何?谓发毛爪齿。乃至粪秽。复有...梵语 yaksa,巴利语 yakkha。八部众之一。通常与“罗刹”(梵 rāksasa)并称。又作药叉、悦叉、阅叉、野叉。意译轻...(术语)禅门宗匠,拈起示人之语也。如古则,公案,机缘等是也。...即:(一)心性平等,情无存着。(二)于众生舍离一切怨亲等碍。(三)舍一切贪瞋等过。(四)见生得脱,不复忧念。(五)证空...Mohesengqilu 佛教戒律书。简称《僧祇律》,意译《大众律》。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,40卷,为印度佛教大众...(一)又作法身慧命。法指理体,慧指智用。以理体比喻为人之身体,智用比喻为人之寿命,故称为法身慧命,略称法命。 ...(术语)众生沈居生死海,济而渡于彼岸也。度者渡也。法华经方便品曰:终不以小乘济度众生。...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。与大苾刍众俱,谓过数量...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,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,开示如理缘起之义。其旨渊弘寂而无相,其用广大宽廓...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(汉传版): 那(na)莫(mo)悉(xi)怛(da)哩(li)野(ye)地(di)尾(wei)迦(jia)南(nan) ...
我们的身体经常在不断地变化,其实我们的念头也一样,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,川流不息、变迁不已。所以,佛教的基本...
农历七月初二是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的圆寂日。 莲池大师,公元1535~1615,明代高僧,净土宗第八代祖师。法名袾宏,...
众生在迷,如生而盲者,迷本有家。若欲归还,须待人领,方可不致撞墙磕壁,堕坑落堑。彼得人领,当须全体依从领者所...
问: 顶礼法师!在选择善知识的时候,由于我们智慧福德有限,在自己不会选择的情况下,最保险的就是随大流,谁的名...汉代一个叫公孙弘的人,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。后来当了丞相,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,吃饭只有一个荤菜,睡觉只盖普通棉...
路径窄处,留一步与人行;滋味浓时,减三分让人尝。此是涉世一极乐法。 在道路狭窄时,要留一步让别人能走;在享受...
焰口是佛教传统的佛事仪式之一。瑜伽为印度语,意为相应,即手结密印,口诵真言,专意观想,身口意相应,故曰瑜伽。...从前有位富有的妇人,在社交圈内以乐善好施闻名,她有一个忠实又勤劳的女仆。一天,女仆心血来潮,想探究她主人的慈...
诸心生起由十种力
【法相辞典】
【诸心生起由十种力】 p1359
上篇:惑 | 下篇:诸圣神通不能转业 |
(故事)坐于针之锋端而听法也。法苑珠林三界篇:色界诸天下来听法,六十诸天共坐一锋之端,而不迫窄,都不相碍。智...
识界
闇
现行
元安
地界
夜叉
拈语
七种舍
摩诃僧祇律(Mahasangha-vinaya)
法命
济度
【大藏经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【大藏经】大乘起信论
【大藏经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

只要改变观念,前程就会跟着转变

莲宗八祖莲池大师圆寂纪念日

印光法师对六个诘难疑问的解答

如何选择善知识
退让的智慧

路留一步,味让三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