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八卷一页云:谓犊子部分别论者,欲令音声是异熟果。问:彼由何量,作如是说。答:由圣言故。如施设论说:何缘菩萨感得梵音大士相?菩萨昔余生中,离粗恶语。此业究竟,得梵音声。由此说故,彼便计声,是异熟果。为遮此意,显一切声,非异熟果。故作此论。诸法由业得,彼法当言是善不善无记耶?答:依异熟果,诸法由业得,彼法是无记。问:何故作是说?答:或有诸法,虽由业得;而非无记。如诸律仪不律仪等。为简彼法,故作是说:依异熟果,诸法由业得,彼法是无记。此中犊子部分别论者,问应理论者言:定作是说,依异熟果,诸法由业得,彼法是无记耶?此是审定他宗之言。若不审定他所立宗,便难他者;则无有能与他作过。亦是征难他所不说。故审定言:汝今忍可定作是说,依异熟果,诸法由业得,彼法是无记耶?应理论者答言:如是。彼复问言:为何所欲,如来善心,说语妙音、美音、和雅音、悦意音,此语是善耶?应理论者答言:如是。彼便难言;听我说汝负处失处违自言处。若作是说:依异熟果,诸法由业得,彼法是无记;则不应言如来善心说诸妙音美音和雅音悦意音,此语是善。作是说者,不应道理。若作是说:如来善心,说语妙音美音和雅音悦意音,此语是善;则不应言依异熟果诸法由业得彼法是无记。而作是说,不应道理。应理论者,释彼难言,应作是说:菩萨昔余生中,造作增长感异熟果大宗叶业。由是因缘,展转出生如来咽喉微妙大种。从此能生妙语音声,而声非异熟。如彼广说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四种能得正见无倒义行所依处所】 p0472 瑜伽十四卷十页云:又有四种能得正见无倒义行,所依处所。由前三种,行时...(菩萨)金刚吼,龙王吼,无畏十力吼,雷电吼,无量力吼也。旧译仁王经受持品曰:若未来世,有诸国王,护持三宝者,...(术语)依众生之机而感见佛也。宗镜录二十一曰:他受用及变化二土,正证于前。相似名同,而随机见异。...【已成熟】 p0229 瑜伽二十一卷十七页云:云何已成熟?谓所获得最后有身,若住于此,得般涅槃;或能趣入正性离生。...瞿折罗,梵名 Gurjara。为西印度古王国。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载,此国都城为毗罗摩罗,其土宜风俗与苏剌他国相同,居...指“证寂然界菩萨”所证得人法二空之理。此类菩萨虽已证悟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之无性空,舍离部分法执,然尚不了知...(名数)华严之四法界也。...专修念佛的人,以念佛之德,现生自然获得十种的利益: 一、冥众护持益,即梵天、帝释、四天王、龙神八部等护持...【修伽陀】 秦言好去。大论云:于种种诸深三摩提,无量智慧中去。或名修伽度。此云善逝。菩萨地持经云:第一上...(譬喻)心性之无明,譬如空穴中之闇黑。教行信证序曰:无碍光明,破无明闇慧日。...指七觉支与八正道支。为帮助觉悟、趣向涅槃之正确方法或途径。七觉支即念觉支、择法觉支、精进觉支、喜觉支、轻安觉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三劫三千佛缘起(出《观药王药上经》)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:「我曾往昔无数劫时,于妙光佛末法之中...
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,当弟子产生妄想,失去正念的时候,禅师常常以不着边际的禅语,或者反问,抑或是棒喝等方式...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,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,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,也自然就有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。每一种生...
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,发现很多的患者,不能够接受传统寺庙的念佛韵调,因为使他们想起死亡办丧事,所以他们内心有排...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,语言虽然拙朴,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说。如果肯依这样真修实行,就能得到无穷利益。 下面我...
这个地方等于是有人提问,说,因缘观能够产生增上的功德,但是这个真如观,无分别智,完全不分别,修习无分别智对菩...【乱心】 散乱的心。 【乱善】 乱心所做的善事。 【传心】 见以心传心条。 【传戒】 传授戒法。 【传灯】 传法...
世上的人,长相千差万别,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,这是为什么? 人的相貌是人的善恶业的综合表现,正所谓相由...
已当浊世者,人寿二万岁时,即入劫浊。释迦出时,人寿百岁,久经浊世,已为可悯。正入斗争者,前五百年,解脱坚固。...
声非异熟
【法相辞典】
【声非异熟】 p1393
上篇:积聚义 | 下篇:声闻回向菩提 |
(经名)佛说国王不梨先泥Prasenajit十梦经,一卷,东晋竺昙无兰译。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之异译。...
四种能得正见无倒义行所依处所
五大力菩萨
机见
已成熟
瞿折罗国
偏真之理
四种法界
现生十种益
修伽陀
无明闇
觉道支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

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
社交场合所忌讳的27个习惯

陪病人念佛的经验
一函遍复讲记

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
佛学常见辞汇(十三画)

人相貌千差万别的原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