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八十五卷十页云:即此五离系品界,由一切行,永寂静故;名诸行止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佉卢虱吒】 隋言驴唇,此乃大仙人名。(虱音瑟)。...【三种自性皆不离心心所法】 p0224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页云:此中意说三种自性,皆不远离心心所法。谓心心所及所变现...梵语 ?iksamānā,巴利语 sikkhamānā。即未受具足戒前学法中之尼众。为七众之一,出家五众之一。又作式叉摩那尼...(术语)观生空之理之禅定也。秘藏宝钥中曰:生空三昧,知神我之幻阳。...(术语)俱舍谓之背上使。谓见道所断十惑中贪瞋痴慢之四惑也。是不直缘谛理,缘五见等见惑而起之惑也。...(一)禅宗之教法。即阐扬禅之宗旨“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”之教说。[续高僧传卷十六] (二)禅与教之并称。即禅宗与教...胜应身和劣应身。胜应身是佛非常殊胜的应化身,是佛应初地以上的菩萨而示现的一种应化身;劣应身是佛最下等恶劣的应...(一)放自佛菩萨顶上之圆轮光明。观无量寿经(大一二·三四三中):“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,于圆光中有百万亿...(杂语)冥然而往他处也。即谓死。唯识枢要上本曰:机感未符,杳从冥往。...唐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,名怀海,参马祖得法,后居百丈山,作禅门的仪式,称为百丈清规。...凡二卷。全称随州大洪山淳禅师语录。又作妙续大师语录。宋代曹洞宗僧丹霞子淳(1064~1117)撰,庆预校勘。收于卍续...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
「八识」:八个识。即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和阿赖耶识。 八个识,在佛法里边,通常就说到六...
现代通南怀瑾居士,有一次谈到他少年时代,一心想学剑的故事。 他听说杭州西湖有一个道人是剑仙,就千里迢迢跑去求...
现在年轻人面临着很多的诱惑,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。生存的压力,各种攀比、各种来自婚姻家庭中的竞争的压力,容易使...
以我自己而言, 一生感果苦得很,常生惭愧,怕错因果,运落因果。少年就想住茅篷,放下万缘,偷安度日,结果还是放...
这个临命终的处理,一般的社会的医学者跟佛弟子的看法是有所不同的。 那么医学者他们的一个思考,站在一个医生的角...
死想第一 (人死时心脏和呼吸均告停止,其状可畏) 有爱皆归尽,此身宁久长? 替他空堕泪,谁解反思量? 所爱竟长别...
【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佛法,为什么他的身口意没什么改变?】 菩萨的智慧很重要。其实六度,前面五度的功德只是个基础...
经常可以看到,能够长寿的不是那些生活富裕或者处于优越自然条件的人,而是过着清心寡欲生活的佛教徒。据佛教资料和...
诸行止
【法相辞典】
【诸行止】 p1345
上篇:拨无第八识及一切法不应道理 | 下篇:诸缠断 |
【唯识今学】 集因明学之大成的陈那,初于小乘犊子部出家,后来改学大乘,他对世亲的唯识理论,有所改造和发展,为...
佉卢虱吒
三种自性皆不离心心所法
式叉摩那
生空三昧
疏迷惑
禅教
二应身
圆光
冥往
怀海
丹霞子淳禅师语录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
「熊采玉米」的譬喻

细行能成万法 从看花开始学佛

念佛能得到命中没有的福报

逃不掉的因果

死亡不可怕,问题是来生去哪里

不净观颂

把听经闻法纳入你的功课里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