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二十一卷四页云:云何名为善得人身?谓如有一、生人同分,得丈夫身,男根成就。或得女身。如是名为善得人身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二种求之一。即希求满足诸种欲望之意。成实论卷十列举二种求:(一)求现存之诸欲,称为欲求。(二)更求后身,称为有求...又作色处、色界。或单称色。为五境之一,六境之一,十二处之一,十八界之一。眼根所取青黄等质碍之境,称为色境。分...(杂语)涅槃经二十九曰:按摩故,得手软相。...迦尸,梵名 Kā?i。中印度古国名,乃佛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。迦尸本为西域之竹名,以此国出此竹,故称之。又作伽尸...禅林用语。原指所行之道路;转指行履、行业、行状等。又“足下云生”一语,谓随心所欲,从足下生云,乘云飞行,海阔...(术语)与线同字。梵语修多罗Sūtra,直译为綖。义译为经。两译双举为綖经。经文为如线之贯物,使不散逸,贯穿连缀...(人名)福建建阳县人。姓蔡,字永觉。幼修儒学,二十岁补弟子员。二十五岁,闻僧诵法华经,叹曰:周孔之外,果别有...【不系受】 p0321 法蕴足论九卷十一页云:云何不系受?谓无漏作意相应诸受,乃至受所摄,是名不系受。...【有相分别】 p0547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:有相分别者:谓于先所受义,诸根成就,善名言者,所起分别。 二解 ...亦名:覆身戒释名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覆身者,处处身露也。”资持记释云:“此以正行列为戒本;如齐整静默用意...(名数)一身寂静,舍家弃欲,息众缘务,闲居静处,远离情闹,身之恶行一切不作,是云身寂静。二心寂静,于贪瞋痴等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...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...幽深的石窟里,一位出家人正在精进地禅坐,他用心地在参究自己的本来面目,忘记春秋的交替,不管浮世的变幻。森林中...
灵岩山能够像今天这样道风很好,主要是根据印光法师定的五条寺规进行的。民国15年就开始,为灵岩山定了五条寺规, ...居士要亲近善知识,居士在学习佛法,其目的无非是要求得到佛法正确的知见,求得解脱的方法。可是,佛法是出世解脱的...问: 法师,自己吃净素非常的欢喜,但是身体一直病病歪歪,让家人担心,在家里没能表好法,弟子实在是很惭愧。虽然...佛法最重视悟,不悟的人就像经典所讲的煮沙成饭,那么修行无量阿僧祗劫也不会成佛。 没有悟的人,怎么讲都不对;悟...
怎么知道六度一定要智慧的引导呢?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,比如说忍辱,忍辱在本论当中说:于苦无动。我们菩萨很容易...
【原文】 本朝尊宿①,自洪武②至今,殆不多见。无论唐宋,只如元之中峰③、天如诸老,今代唯琦楚石④一人可与驰骋...经典语录一: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: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,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。每晚抽出2个...
善得人身
【法相辞典】
【善得人身】 p1140
上篇:善住大龙 | 下篇:善法差别 |
(术语)三昧耶者要誓之义。行灌顶时宜发坚固之要誓,是云三昧耶。因而就作法称为灌顶,就受者之心谓之三昧耶,其体...
欲求
色境
按摩
迦尸国
足下
綖
元贤
不系受
有相分别
露身白衣舍戒释名
二种寂静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【大藏经】大智度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心地功夫

明学长老:恪守印祖规约,道风远播中外
善知识的八种相
病不是吃素吃出来的
慧律法师《安住心性》

一个人不能安忍,主要是没有看到真相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