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十九卷二十二页云:又诸欲自性,略有二种。一者、事欲,二者、烦恼欲。事欲、有二。一者、谷。彼所依处,谓田事。二者、财。彼所依处,谓金银等事。何以故?诸求谷者,必求田事;诸求财者,必求金银等事。求金银等,复有二种。一者、事王,二者、商贾。求谷求田,方便须牛。求财事王,方便须马。求财商贾所有方便,若金银等共相应者,谓诸宝珠金银异类。不相应者,谓环钏等。此举最胜。若买卖言说事务,当知亦尔。积集如是财谷事已;受用戏乐所有助伴。谓诸女色。若未积集,招集守护,及息利中,所有助伴;谓诸僮仆。如是财谷,积集广大;于此处所,耽乐不舍。如是一切,皆名事欲。烦恼欲者:谓于事欲,随逐爱味。依耽着识,发生种种妄分别贪。又于事欲,由烦恼欲,令心沈没,成下劣性。若彼事欲,变坏散失;便生诸漏愁叹忧悲种种苦恼,缠绕其心。彼由如是于现法中,诸漏蔽伏,无有对治;犹如船破,水渐盈溢;招集当来生老病等,种种苦恼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杂语)一会之大众也。大法鼓经上曰:今此会众如栴檀林,清净纯一。...(术语)或作回向。回者回转也,向者趣向也,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,谓之回向。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于他...华译六度,即檀那(布施)、尸罗(持戒)、羼提(忍辱)、毗离耶(精进)、禅那(禅定)、般若(智慧)。...为表示“俗谛常住”之用语。于诸经论中,为重要偈语之一。法华经方便品(大九·九中):“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;...(异类)Nāga,译言龙,象,无罪,不来。称佛或阿罗汉为摩诃那伽,喻其有大力用也。玄应音义三曰:那伽,此云龙,...(人名)Prajātāra,禅家所立西天二十八祖中之第二十七祖也。东天竺人。已得道,至南天竺香至国,度王之第三子菩...禅宗公案名。智门光祚与僧问答,显示般若体用不二之义。碧岩录第九十则(大四八·二一四下):“僧问智门:‘如何是...梵语 ghantā,巴利语同。又作揵迟、揵槌、揵抵。为寺院中敲打用之报时器具。据五分律卷十八与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所...禅林用语。原指拭净人粪之橛(即厕筹),临济宗为打破凡夫之执情,并使其开悟,对审问“佛者是何物”者,每答以“干...(术语)果德者,佛果德用之义,换言之,则遮那佛所具之绝对德用也。...据翻译名义集卷三举出欲界凡夫之三欲,指:(一)饮食欲,即凡夫于种种美味之饮食,多生贪爱之心。(二)睡眠欲,即凡夫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(亦名遗教经)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,度阿若憍陈如,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,所应度者皆已度讫,于娑...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。法讳希运。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。乃曹溪六祖之嫡孙。西堂百丈之法姪。独佩...问: 什么叫做皈依? 慧律法师答: 皈依分两个角度:一是事相皈依;二是理体皈依。 首先讲事相皈依:皈依释迦牟尼佛...
一切众生,一念心性,与三世诸佛,了无二致。但以迷而未悟,故长劫轮回于六道之中,永无底止。虽则人天善道,较三途...
《楞严经》告诉我们怎么修不生灭心,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先观察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是什么。在禅宗的传承当中我们看到一...甲、叙言 戒的意义,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,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,如防流水,似护眼珠,滋长善法,是名戒义。大集月义...
最初迷真起妄,则曰一念妄动。末后返妄归真,则曰一念相应。是则起妄之后、归真之前,更有何法,能外此一念乎? 是...小富由勤,大富由命。 人世间很多的事情,都是注定,多少人希望荣华富贵,希望高官厚禄,可是,得到的人就那么多,...
1.改脾气是关键 学佛后,首先要改掉生气的脾气,因为它一起来,就火烧功德林,前功尽弃! 我们面对不顺心的一切境界...诸位现在学佛觉悟了,假如想到过去吃肉伤的生命太多了,现在有什么方法来补救呢?就是除了自己吃素,也要劝勉家人、...
诸欲自性二种
【法相辞典】
【诸欲自性二种】 p1352
上篇:诸欲得舍次第 | 下篇:诸根不调伏者能生六苦 |
【似能破】 p0695 因明入正理论云:若不实显能立过言;名似能破。谓于圆满能立,显示缺减性言。于无过宗,有过...
会众
回向
六波罗密
世间相常住
那伽
般若多罗
智门般若体
犍稚
干屎橛
遮那果德
欲界三欲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【大藏经】佛遗教经
【大藏经】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
什么是皈依

劝茹素断荤戒杀放生

面对妄想有两个方法
虚云老和尚《佛教律学入门》

正当念时,西方净土依正庄严,就在我心中
深信因果,正道发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