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集论六卷六页云:灭分无常者:谓已有还无,乐品诸行、不可爱乐。由此无常为缘,坏苦性可了知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据观无量寿经所说而描绘之净土变相。于日本净土教,则指当麻曼荼罗、智光曼荼罗(以上奈良期)、清海曼荼罗(平安中...梵语 manas。音译作末那。意谓“思量”。即周遍思惟之心理作用。如将之作为认识机能之依据,则称意根,为六根之一。...即佛法之学。自其探讨方向而言,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、源流、发展之阐述等;自其内容范围而言,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...梵名 Buddha,巴利名同。又作佛驮、浮陀、浮头、没驮、步他、馞陀、复豆、浮屠、浮图。意为觉者、知者。佛陀本指释...(术语)三乘共十地之第一地。其智慧干燥而未淳熟,故云干慧。大乘义章十四曰:虽有智慧,未得定水,故云干慧。又此...指印证认可。即弟子修道成就时,为师者加以印证过后,承认、许可其所悟境界之意。此词屡见于维摩经卷上之经文。禅宗...为“无相安乐行”之对称。乃天台宗基于普贤观经之说,及据南岳慧思之四安乐行偈文而立。即认为理观为无相安乐行,事...渴树罗,梵语 kharjūra。又作朅树罗树。与波斯枣同类,或谓即为波斯枣。属棕榈科,学名 Phoenix sylvestris。叶呈...(术语)对于新往生净土之菩萨而称旧住于土之菩萨。...(杂语)kaṣāya,译曰赤色。百一羯磨九曰:乾陀色,梵云加沙野,译为赤色。...【不还向】 p0321 显扬三卷十一页云:五、不还向。谓如有一,或世间道先离欲界贪已,趣入正性离生。或一来果,进断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在佛法的修学中,寻找善知识并如理依止,成为入门一件最为重要的事。关于依师的正确心态,释尊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...转眼就是白光长老圆寂的纪念日。回首一下他老人家的法相英容,还好像在跟前一样。本人那会儿也在普陀山佛学院,现在...过去,有一位国王以正法治化国家,深得人民敬仰,却因没有子嗣而愁忧不已;听闻佛陀来到国内,随即前往拜见、聆听开...禅的公案当中,有一首最为世人熟知的偈句: 空手把锄头,步行骑水牛。人在桥上过,桥流水不流。 这句充满矛盾语境的...(一)佛陀出家的原因 那么佛陀对于人生是如何看待的呢?佛陀很伟大,世尊为什么出家?一般人对出家没有正确的认识...给大家讲一个佛陀在世时的故事: 一次法会,很多人来听佛说法。有两位好朋友,也是邻居,各自带着自己的妻子来参加...有人问慧远大师:佛法强调的是清净心,为什么要拜佛? 慧远大师说,借事显理。虽然佛法究竟的目标是清净心,无有少...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,人生天地间,路路九曲弯,从来没有笔直的。 爱因斯坦曾说: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...
灭分无常
【法相辞典】
【灭分无常】 p1213
上篇:灭有对想 | 下篇:灭谛灭何等法 |
(1636~1705)清初僧。属日本黄檗宗。福州长乐人,俗姓陈。字千呆(千呆)。号昙瑞。十七岁,师事即非如一禅师。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