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五十二卷二页云:问:如世尊言:过去诸行为缘生意,未来诸行为缘生意。过去未来诸行非有;何故世尊宣说彼行为缘生意?若意亦缘非有事境而得生者;云何不违微妙言说?如世尊说:由二种缘,诸识得生。何等为二?谓眼及色。如是广说。乃至意法。答:由能执持诸五识身所不行义,故佛世尊、假说名法。是故说言:缘意及法,意识得生。问:何因缘故,知佛世尊、有是密意?答:由彼意识,亦缘去来识为境界,世现可得。非彼境识,法处所摄。又有性者、安立有义,能持有义。若无性者、安立无义,能持无义。故皆名法。由彼意识、于有性义,若由此义而得安立;即以此义、起识了别。于无性义,若由此义而得安立;即以此义、起识了别。若于二种,不由二义、起了别者;不应说意缘一切义,取一切义。设作是说;便悉违害自悉弹多。又不应言如其所有,非有、亦尔,是如理说。是故意识、如去来事非实有相,缘彼为境。由此故知意识亦缘非有为境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四种欲瑜伽】 p0447 瑜伽二十八卷九页云:欲有四种。何等为四?一、为证得欲。二、为请问欲。三、为修集资粮欲。...【有为界】 p0542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四页云:云何有为界?谓五蕴是名有为界。...(术语)阿罗汉灰身灭智而寂灭之境界也。无有漏之依身,故云无余依,其境界不可思议故云妙,圆寂故云涅槃。毗奈耶杂...梵语 sajskāra-skandha,巴利语 savkhāra-khandha。行,迁流、变化、造作之意;蕴,聚集、类别之意。佛教将一切有...【四修】 p0393 瑜伽六十六卷十三页云:复次云何应修法?谓一切善有为法。此中应知略有四修:一、得修,二、习修,...即久远实成“本佛”之教化。相对于此,伽耶始成“迹佛”之教化,则称为迹化。法华经卷五从地踊出品载,有菩萨乞求担...(术语)法华经所说五种法师行之一。对文曰读。正心端坐,目睹经文,口宣句读也。...(名数)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,声缘菩三乘共通之十地也。台宗以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。一、干慧地,此为外凡之位,与...正当的行为。身口意三业清净,远离杀生、偷盗、邪淫等不良行为,叫做正业。八正道之一。...(术语)言于此世造善恶之业于二生以后得其果报也。...亦名:净地[米*番]汁不得流入大界中 子题:[米*番]]汁 行事钞·四药受净篇:“僧祇,内作净厨。不得 [米*番]汁 荡器...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(汉传版): 那(na)莫(mo)悉(xi)怛(da)哩(li)野(ye)地(di)尾(wei)迦(jia)南(nan) ...维摩诘所说经...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...
第一句是百病皆生于气。 怒则气上,容易脑溢血,眼睛充血,咽喉上火,口臭,鼻炎中耳炎。 思则气结,思虑太过,气机...
我在读书时,经常狂饮烂醉,曾有一个长辈告诉我,老天给一个人的酒,是有定量的,一下子喝完了,以后就没得喝了。比...
心是所有法的先导,心是所有造作的主脑,一切都是心所造作的,人若造作身、口、意善业,一定有乐,如影不离形。(法...
已是许久没有读书了,只因心总被琐碎的烦恼充溢,没有潜下来的时候。而读书不静看到的字字珠玑也成浮躁。于是宁肯让...从禅的立场来解释,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,在时间的过程之中移动,在空间的范围之内变化,时间加空间,觉得有个...
妻妾之外非己色,淫人妻女败己德, 夭寿折福殃儿孙,皆有显明来报应。 劝人竭力保守身,当视自身如白玉, 一失手时...
弘一律师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经讲过一篇《改过实验谈》,提到改过十事。其中第三事是宽厚,说全了就是:宽厚:造物所忌...净土人,凡欲入观及临睡时,一心合掌,正面西向,若坐若立若跪,十声念阿弥陀佛、观音、势至、清净海众竟,发愿云:...
意识亦缘非有为境
【法相辞典】
【意识亦缘非有为境】 p1210
上篇:意差别多种 | 下篇:灭有对想 |
(菩萨)Vajragarbha,金刚界贤劫十六尊中之一。华严经说金刚藏菩萨十地品。此菩萨明王,现忿怒身,或持金刚杵以伏...
四种欲瑜伽
有为界
无余依妙涅槃界
行蕴
四修
本化
读经
三乘共十地
正业
后报
摄食界[米*番]汁不得流入大界中
【大藏经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维摩诘所说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妙法莲华经

《黄帝内经》里的三句话,把疾病的起源都讲透了

【推荐】我们的福气卡里究竟还有多少余额

内心充满对佛的信心,便能往生忉利天

沉默的美好
圣严法师《珍惜因缘》

道济禅师戒淫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