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二十六卷十页云:问:寻思行补特伽罗、应知何相?答:寻思行补特伽罗、于诸微劣所寻思事,尚能发起最极厚重上品寻思缠;何况中品上品境界。此寻思缠、住在身中,经久相续,长时随缚。由此缠故;为可寻思法之所制伏,不能制伏可寻思法。诸根不住,诸根飘举,诸根掉动,诸根散乱。身业误失,语业误失。难使远离,难使厌患。喜为戏论,乐着戏论。多惑多疑,多怀乐。欲禁戒不坚,禁戒不定。事业不坚,事业不定。多怀恐虑,念多忘失。不乐远离,多乐散动。于诸世间种种妙事,贪欲随流;翘勤无惰,起发圆满。如是等类、应知是名寻思行者相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六识之一。依意根而起,了别法境之心王也。有四种之别:一独头意识,不与他之五识俱起,独起而泛缘十八界之...含注戒本·百众学法:“不犯者。病,若口痛,若食羹,若食乳酪浆、酥毗罗浆,若苦酒者。”(含注戒本卷下·一○·一...【遍行修】 p1123 瑜伽六十七卷三页云:云何遍行修?谓于诸法一味真如,作意思惟;诸所有修。名遍行修。...合菩提心、大悲心、方便心等叫做大乘心。...(经名)一卷,赵宋施护译。阿难思念十二缘生之深义,以此问佛,佛为广说,即中阿含大因缘经也。...(术语)三乐之一。离生死之苦而究竟安稳,谓为涅槃之乐。法华经药草喻品曰:皆令离苦得安稳乐,世间之乐及涅槃乐。...【杂染法】 p1411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:杂染法云何?谓有漏法。...【六转依】 转依,即转舍下劣之所依,而证得胜净之所依。唯识宗依所得位之别,将转依分为六种:一、损力益能转,即...(术语)Mudrā,又作目拏罗。译曰印契。见慧琳音义三十五。...(1674~1710)清代黄檗宗僧。福建尤溪人,俗姓陈。始称慧彻。字别光。投鼓山寺恒涛出家。康熙四十八年(1709)渡日...禅宗公案名。又作云门日日是好日。碧岩录第六则(大四八·一四五下):“云门垂语云:‘十五日已前不问汝,十五日已...卷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皆是无漏大阿罗汉,佛子住持,善超诸有,能...形疾有三:风、寒、热病,为患轻微。心有三病,患祸深重,动有劫数受诸苦恼,唯佛良医能为制药。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...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 「舍利子!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...
自我是最难消融的,这是最可爱、最坚固、也是最讨厌的东西。人人都知道用自我中心的观点来衡量人、要求人、评断人、...问: 领导是门艺术。如果弟子做事不积极,让他做不如自己动手更省事时,在这种情况下,法师会自己动手吗?领导者追...问: 请问受五戒,如果犯戒的话,是否要在佛前求忏悔呢?忏悔可以得清净吗? 大安法师答: 五戒,特别是前四戒:杀...问: 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,受戒以后感觉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,这种心态是不是不好,会影响...
【如观境不熟,理路不清,以躁妄心,急欲境现,此则全体是妄,与佛与心,皆不相应,即伏魔胎。】 这个地方要注意了...
生死海深,菩提路远,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,还没有到达目标,你就命终了,寿命有限。 所以大彻大悟之人,十个...
末法行人,如我们者,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。《楞严经》说:色阴尽者,于其身内,拾出蛲蛔,身相宛然,亦无伤毁。于...晋.莲宗初祖.庐山东林.慧远大师颂: 肇起莲宗福震旦 畅佛本怀垂方便 圆音一阐士归庐 大法将弘神运殿 一切法门从此流...
寻思行补特伽罗相
【法相辞典】
【寻思行补特伽罗相】 p1179
上篇:寻思根 | 下篇:集圣谛 |
(譬喻)一水泡也。楞严经六曰:空生大觉中,如海一沤发。...
意识
[口*翕]食戒开缘
遍行修
大乘心
大生义经
涅槃乐
杂染法
六转依
慕捺啰
寂透
日日是好日
【大藏经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
【大藏经】思惟略要法
【大藏经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
从禅修立场使得自我消融
事必躬亲成就不了大事
犯五戒后能忏悔吗
如何让自己持戒更圆融
须自量根性,勿唯图高胜

错过净土,出离无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