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二十九卷十五页云:问:前已广说有贪等行补特伽罗行相差别;其等分行、及薄尘行补特伽罗、有何行相?答:等分行者:如贪等行补特伽罗所有行相,一切具有。然彼行相、非上,非胜。如贪等行,随所遇缘,有其差别;施设此行与彼相似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六粗相之一,即依惑而造作种种的不善业。...(术语)阿赖耶识之别名。唯识了义灯四末曰:名本识者,谓是一切法之根本故。...《八支甘露心要秘密教授续》,简称《医药四续》,是流行于中国藏族和蒙族各地佛教寺院中的一部医药经典,若干寺院中...指如来所得之十身。乃华严经所举之十种佛身。为“解境十佛”之对称。华严圆教之菩萨以真实之智解照见法界时,所触目...【体性】 指实体,即事物的实质为体,而体之不变易的本质为性,故体即性。世间一切有为法,皆为因缘和合之法,因缘...(术语)新作世尊,旧作众祐。众德助成,或众福助成之义。玄应音义一曰:众祐。祐,助也,谓众德相助成也。旧经多言...含注戒本·九十单提法:“不犯者,若僧伽蓝中寄宿处,如上捉举方便;若是供养塔寺庄严具,为牢固收举,一切不犯。”...(一)即大乘戒。系以佛性为戒体,因佛性与自性无异,故称为自性戒。又作本性戒。如十善戒者,乃不待佛之制定而自性可...【损减论】 p1252 集异门论十二卷十一页云:损减论者:谓此正论、能正显了增益生死,过患,损减生死功德;故名损减...(佛名)密教以之为阿弥陀佛之本名。以阿弥陀为其德称。...据十王经卷二载,乃位于冥途中三途河(葬头河)畔之大树。树下有悬衣翁、夺衣婆二鬼,凡过此树之死者,必为二鬼剥其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闻如是:一时,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我今当说圣八关斋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我今当...(龙藏本)...
信 相信阿弥陀佛 意味着相信智者的觉悟 常常与人感叹,暇满难得,快去净土。所谓暇,不是单纯指有时间的闲暇,更多...问: 有人说,临终时常有魔会化作佛来接引念佛人,但不会化作此人修学时的本尊。请问法师,临终时会有这种现象吗?...
通常菩萨戒有:在家优婆塞菩萨戒,有名出发心菩萨戒(俗称六重二十八轻戒)。以及梵网菩萨戒,即究竟菩萨戒(俗称十...
大势至,梵语摩诃那钵,此云大势至。《思益经》言:我投足之处,震动三千大千世界,及魔宫殿,故名得大势。《观无量...
杨震是东汉名臣,以品德高尚被时人誉为关西孔子。汉末吏治腐败,众多王公大臣成了贪官,又将不义之财大言不惭传给下...
过去有一位名叫须弥罗的比丘,言谈诙谐幽默。有一次,须弥罗比丘与国王相谈甚欢,称适国王心意,于是趁此时机向国王...
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智慧不可量,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中说:文殊师利大圣尊,三世诸佛以为母,十方如来初发心,皆是...问: 佛法若不外求,念佛怎样反观自己?念佛之心当下便成佛,也就是说念佛的心当下就会成佛,倘若今天念佛,明天不...
等分行补特伽罗相
【法相辞典】
【等分行补特伽罗相】 p1122
上篇:等流有四种 | 下篇:遍坚法 |
(术语)诸佛菩萨等应同众生之所愿,隐见而保护其众生之意也。...
起业相
本识
八支甘露心要秘密教授续
行境十佛
体性
众祐
捉宝戒开缘
自性戒
损减论
观自在王如来
衣领树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暮时课诵--单日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关斋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
历经尘世千般苦,才知一句阿弥陀佛的珍贵
临终时魔会化作佛来接引吗

受持菩萨戒之功德利益

大势至菩萨与念佛法门

传子以金不如传子以德

佛度众生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