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论一卷十八页云:何因缘故;善不善法、能感异熟,其异熟果、无覆无记?由异熟果无覆无记,与善不善互不相违。善与不善互相违故。若异熟果、善不善性;杂染还灭应不得成。是故异熟识唯无覆无记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谓心邪而于现生作恶业,死后自觉忏悔之恶鬼。又以心之可怖,犹如恶鬼,亦称心鬼。然一般俗谚以“疑心生暗鬼”称为心...(术语)旧曰缘缘。新曰所缘缘。所缘之缘也。四缘之一。心识对于境界时(如眼之于色),心识谓之能缘,境界谓之所缘...位于广东曲江县西。隋朝时所建。据韶州府志载,仁寿光运寺,在府城西河,隋朝称仁寿台。唐天宝二年(743),道广和...(本生)目莲过去世之母也,圭峰之盂兰盆经疏曰:有经说,定光佛时,目莲名罗卜,母字青提。罗卜欲行,嘱其母曰:若...梵语 prātimoksa,巴利语 pātimokkha。音译波罗提木叉。乃汇集比丘、比丘尼所受持之学处(巴 sikkhāpada,即禁戒...为儒释道人物之画题。儒者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在庐山修行之高僧慧远,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,送客之慧远不觉间...(植物)Bodhidruma,又Bodhivṛkṣa,释尊于此树下成道,故名菩提树,译曰道树,又云觉树。然此树之本名,法苑珠林...【一切佛事】 p0006 瑜伽五十卷十四页云:如是如来证菩提已;遍于十方一切佛土,普能施作一切佛事。云何名为一...(术语)非佛之名,尊佛而云宝王如来也。...【少分修】 p0373 显扬十六卷二页云:十四、少分修。谓思惟诸法,起无常等一一善想;及修所余少分善法。是名少分修...因明用语。许,同意、认可之意。因明论式中,立(立论者)敌(问难者)双方不共同认可立论中之条件。就宗依而论,作...(印光大师校印版本)...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,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诸天龙鬼神无央数,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,...净土十疑论...
在修道当中应如蕅益大师所说: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,常念时不待人,一蹉便成百蹉。 修道,大丈夫要用勇猛精进的心来...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?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: (1)此人可能业障很重。因此所做的一些布施与过去的业障...
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,不要只有三五个人。人多才有坏的可参,那些坏的人,才是我们的指路者,这样才会进步。祖...俗话说,病来如山倒。但其实,很多疾病在突发前都有一些身体上的先兆,只不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罢了。为了防微杜渐,...
一切众生,具有如来智慧德相。但因妄想执著,不能证得。究其原由,总因不了真如妙性。妄认四大为自身相,六尘缘影为...
问: 请问第五条戒,酤酒戒当中提到药酒不犯,但生活中常以米酒入菜,吃了以后是否犯戒?又冬天煮的素的烧酒鸡可以...
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,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,也会有它们不好的一面,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看人怎样去对待,...
那我们到了临命终时迷惑,往往有什么呢?一个觉得自己罪业深重,我这样一个罪业深重的人,阿弥陀佛会带我走吗?你看...
异熟识唯无覆无记
【法相辞典】
【异熟识唯无覆无记】 p1117
上篇:异相非相 | 下篇:异生性与异生法差别 |
【上】 p0231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:云何上?谓四沙门果。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四页云:卽此大师,亦称为上。映蔽一切...
心鬼
缘缘
光运寺
青提女
戒本
虎溪三笑
菩提树
一切佛事
宝王如来
少分修
不共许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阿弥陀经
【大藏经】菩萨行五十缘身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净土十疑论

常念时不待人,一蹉便成百蹉
圆因法师:行善后为何得不到善报

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
疾病在身体上的先兆

人死后焚化遗体的意义所在

煮菜时放一点料酒吃了犯酒戒吗

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