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四卷八页云:问:无想定、无想事、何差别?答:名即差别。此名无想定,此名无想事。复次因是无想定,果是无想事。复次异熟法是无想定,异熟是无想事。复次无想定是善。无想事是无记。复次无想定是定。无想事是生。复次无想定,加行功用作意所起。无想事、非加行功用作意所起。复次无想定、通在此彼得,此彼现在前。无想事、唯在彼得,彼现在前。复次无想定、是加行得。无想事、是生得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种子依】 p1259 成唯识论四卷八页云:初种子依、有作是说:要种灭已;现果方生。无种已生,集论说故。种与芽等、...(人名)舍卫国有长者,财宝无尽,生一子,从其两手中出金财,因名宝手,幼岁诣佛出家,遂证阿罗汉,佛说其往因。见...(传说)释迦如来往昔为比丘时,趣大施会,途中至大桥,就其桥,向一智人,发七千八百问,为智者所呵。...独觉乘的行人,独处山林,见飞花落叶,便能悟知世法无常,因而开悟获证涅槃。...(修法)讲赞毗沙门天王之法事也。...【喜无量】 p1164 显扬四卷二页云:三、喜无量。谓喜心俱,乃至广说。喜心俱者:于有乐众生,随喜彼乐阿赖耶心相应...【善士慧】 p1138 瑜伽四十三卷七页云:云何菩萨善士慧?当知此慧、略有五种。一、听闻正法所集成慧。二、内正作意...(流派)有二:一、为根本结集时之大众部。以窟内之结集,谓之上座部。故窟外之结集,谓之大众部。是为小乘二十部之...瑜伽云:复有四业: 一、异熟定 二、时分定 三、二俱定 四、二俱不定 了义灯云:余三不定,第一约...【大目犍连】 什曰:目连,婆罗门姓也,名拘律陀。拘律陀,树名。祷树神得子,因以为名。垂裕记:问:大经云目...(术语)八苦之一。别所爱者之苦痛也。如妻别夫时之苦痛是。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。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,稽首于地。世尊寂静默无所说,光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(孤绝山也)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,与舍利弗经行山顶,而说偈言: 「一心善谛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
生苦我们都忘记了。虽然我们在娘胎里那个苦啊,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了,是非常苦的,所以佛菩萨比喻为胎狱。像一个地...
过去在迦叶佛的时代,有兄弟二人一起出家求道。哥哥每日精进持戒、诵经、打坐修习禅定;弟弟则勤于向施主们募化,并...经过几天禅修,大家应感到自然安定,不会太浮躁。一般有五六天的禅修基础,心就慢慢开始回收,不会太散乱,应能比较...
我出家以来,在江浙一带并不敢随便讲经或讲律,更不敢赴什么传戒的道场,其缘故是因个人感觉着学力不足。三年来在闽...
原文: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,亦参本来面目之法。何以言之?吾人之心,常时纷乱,若至诚念佛,则一切杂念妄想,悉皆...
【原文】 般若心经云:观自在菩萨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五蕴,谓色受想行识也。色谓色身。受谓受用。想谓思...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,这恐怕是千百年来许多人苦苦思索的。该得到的不要错过,该失去的,洒脱得放弃,不必太在意...
朱元介,名之蕃,明代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,官职做到礼部侍郎。朱元介工于书法绘画,山水画与宋代的米芾、元朝的吴镇...
无想定与无想事差别
【法相辞典】
【无想定与无想事差别】 p1094
上篇:无所有处近分及根本 | 下篇:无学见智能杂不杂相 |
善之律仪。又称律仪(梵 sajvara)、善戒。为“恶律仪”之对称。律仪,指律法仪式、戒律。善律仪,即指受戒者所得之...
种子依
宝手比丘
七千八百问
飞花落叶
毗沙门讲
喜无量
善士慧
大众部
定不四业
大目犍连
爱别离苦
【大藏经】佛说法灭尽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

前世一念之迷与净土失之交臂

福慧双修的重要
提不起就放下

弘一大师开示律学要略

至诚念佛,则杂念妄想悉渐消灭

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
不是路到尽头,而是该转弯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