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五页云:复言:世尊!何缘欲界爱取二种、不与非福福行为缘?世尊告曰:诸有现前爱非爱境增上力故;发生欲爱;起不善根;造非福行。一切皆由于因于果非福行中,不知过患。彼由意乐有过失故,或由加行有过失故;起非福行。如是意乐加行过失,唯用无明以为胜缘;非境-界爱、及不善根。若由欲爱、造诸福行;彼信为依,乃造斯行。于死于生,起定信故。此爱及取、由信摄伏;我施设为有覆无记。若法、欲界有覆无记;于发诸行,无胜功能。以于因果及福行中,不知出离;求可爱生,造斯福行故。此福行,亦唯无明以为胜缘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禅宗公案名。又作赵州大死底、赵州问死。为赵州从谂与投子大同之问答。意味不执著于死、活等无用之言语,即能显示全...指慧之心所。数,旧译为心数法,新译为心所法。为心所法之一,即俱舍十大地法之一,唯识五别境之一。谓心王虽仅为一...(术语)又曰驱遣,驱摈。比丘七种治罚法之一。为折伏恶比丘摈出本处也。若随顺忏悔而乞解,则许还来。其摈出时僧众...断见和常见。断见是坚持人死后身心断灭不复再生的邪见;常见是坚持身心常住永恒不灭的邪见。...【缘上总略义】 p1303 瑜伽九十四卷十五页云:又此缘起总略义者:谓依转品,有因诸苦。又依还品,有因无漏所有诸法...(书名)十卷,陈真谛译。立世为安立世界之义,阿毗昙为论议之都名。论中记须弥四洲诸天地狱等世界国土之事。...(经名)法华经卷五最初之品名。记释迦如来往昔为闻法华经,奉事今提婆达多前身阿私仙人之事。又记提婆达多今虽为三...判释教理胜劣之用语。偏者,偏僻之理,偏于空乃至中;圆者,圆满具足一切。就大、小乘而言,则小乘为偏,大乘为圆。...(术语)出方等陀罗尼一。...(衣服)礼拜诵经斋会等大众会合之时必服之,因云入众衣。六物图曰:从用名入众衣。...(菩萨)Vajralāsi,金刚界三十七尊中内四供养菩萨第一。是为由中央大日如来供养东方阿閦如来心中流出之嬉戏三摩地...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
又如金矿,杂于精金,其金一纯,更不成杂,如木成灰,不重为木。诸佛如来菩提涅槃,亦复如是。 前面的妄因妄果其体...快乐的人与忧郁的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对逆境的反应和处理方式。设想你刚刚和朋友在海滩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,回到...
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?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:善良。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:待人处事,强调心存善良、向善之...
在五阴当中最粗显的就是我们的色身。色在佛法当中叫做质碍,它有固定的形状,也占有一定的空间,叫做色。我们的眼睛...
第一杀贼: 意即杀掉烦恼之贼。阿罗汉在因地修行灭受想定,把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,即五阴中的受阴...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做善事、做好事,这代表着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和温暖。但是,慈悲必须和智慧配合起来,否则,虽存...
《永明延寿禅师全书》: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,便可食肉;若饮酒如屎尿相似,便可饮酒;若见端正男女如死尸相似,便可...三灾有「大三灾」,指水、火、风之灾,以及「小三灾」,即饥馑、疾疫、刀兵之灾; 八难就是王难、贼难、火难、水难...
欲界爱取不与非福行及福行为缘
【法相辞典】
【欲界爱取不与非福行及福行为缘】 p0991
上篇:欲界天等有几不善业道 | 下篇:得非得 |
(修法)祈念不动使者之法。即说于不动使者秘密经者也。【又】仪轨之名。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之略名。...
赵州大死底人
慧数
摈出
断常二见
缘上总略义
立世阿毗昙论
提婆达多品
偏圆
二十四戒
入众衣
金刚嬉戏菩萨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慈悲道场忏法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
生命的目的只有一个,不是在争成败争对错
对逆境的反应和处理方式

善良不仅是美德,而且是护身符

色阴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

「阿罗汉」的三层含义
圣严法师《做事要用智慧加上慈悲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