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毗婆沙论三卷七页云:得圣性者:谓此心心所法、能得苦法智忍。以能任持一切圣法;故且说彼以为圣性。又余圣道、虽亦圣性摄;然非此所得;故不说之。有说:见道皆是圣性。有余师说:一切圣道、皆是圣性。若不尔者;修道无学道中,应不成就圣性。是则不应名为圣者。问:世第一法、唯能引得苦法智忍。于苦法智、尚不能得;况能得余。云何乃言此得圣性?答:一切圣道、能成圣者,皆名圣性。种类同故。世第一法、得彼一分,亦名为得。如说烧衣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全一卷。慈氏菩萨造,宋代施护译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。本书内容系解释诸教中各根本字之如实义,如开陈唵字、吽字...【士用果】 又作士夫果、功用果。是等流、异熟、离系、士用、增上五果之一。谓由士夫之作用所得之果。‘士’谓‘士...(一)指智慧之云。比喻如来之智慧,犹如大云遮覆一切众生烦恼障。法华经药草喻品(大九·一九下):“慧云含润,电光...(杂名)阿修罗神与帝释天合战之军兵也。...指因缘、增上缘、等无间缘三依。为法相宗之教义。又作三种所依。系心、心所生起作用时,所依靠之三种缘,相当于四缘...全一卷。日本华严宗僧凝然述。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四册。内容记述日本梵呗之由来、源流及师资相承之次第。享保四年(1...全一卷。宋代僧死心悟新(1044~1115)撰,绍兴十一年(1141)刊行。收于卍续藏第一二○册黄龙四家录第三。内容编录...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四缘:一、是僧春冬房,以夏房入己牵出犯吉;二、先安止定;三、作恼乱意;四、牵出。犯。”...安置佛像,外形如厨柜之器具,多以石、木材制成。又据鸡林志所载,佛寺亦称佛龛。此外,于岩壁掘室以安置佛像之处,...(术语)外典谓之圣贤。内典谓之贤圣。贤者和于善之义。圣者会于正之义。和于善,虽离恶,而未发无漏智,不证理,不...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所以开病者,病人苦恼,施主体知;若不开者,形命难济。既非情欣,不作时限。”行宗记释云: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阿难说:「闻如是。」 阿难白佛言:「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,有衰耗不得谐偶者,云何不等耶?愿佛天中天,普为说之。...梵网经菩萨戒本(诵戒专用)...
【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。以用布施。是人所得福德。宁为多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何以故。...
我们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个很大的差别:小乘佛法偏重智慧,他修无常、无我的智慧,他不偏重修福德;但是大乘...
世人都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,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,可是真正在境界现前时,往往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失去理智,造...佛陀在拔只国尸牧摩罗山鬼林的鹿园弘法时,一位名为那忧罗公的长者前来顶礼佛陀,并且禀告佛陀:我现在年老多病,非...在佛法原则上,法就是讲宇宙间存在的事物都离不了因果法则,这个法则从自然界到社会以至心知,一切都是具有的,亦名...
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,一天过一天,无挂无碍、无忧无恼,这样才行。如果还执着我在进步,或做了多少功德,会起贡...凡初发心人,既受三皈依,应续受五戒。倘自审一时不能全受者,即先受四戒、三戒、乃至仅受一二戒都可。在家居士既闻...
问: 我们要怎么样在经济条件差劣的情况下,下定决心戒赌,请师父慈悲开示。 大安法师答: 赌博是一种根源于贪欲的...
得圣性
【法相辞典】
【得圣性】 p0994
上篇:得果初 | 下篇:得三摩地 |
(物名)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上曰:以赤铜作吉祥瓶,盛满一切诸妙香药末尼真珠金银等宝,和杂盛之,以杂华绳系...
诸教决定名义论
士用果
慧云
修罗军
三所依
声明源流记
死心悟新禅师语录
牵他出房戒犯缘
佛龛
贤圣
背请戒开病缘义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梵网经菩萨戒本(诵戒专用)

这人好像很富有,但是这个不是福德

积集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

常行堪忍者,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有多喜乐
身病心不病
太虚大师:佛法原理与做人

一切都是幻化不实,若执着即生烦恼
弘一大师:初发心者在家律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