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:无愁忧者:谓超过一切爱非爱故。又证得已;无失坏故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唐朗州德山院宣鉴禅师,一日上堂说:我这里,佛也无,法也无,达摩是个老臊胡,十地菩萨是担粪汉,等妙二觉是破戒凡...【非所断】 p0712 杂集论四卷八页云:云何非所断?几是非所断?为何义故,观非所断耶?谓诸无漏法,除决择分善...【五相遍知所犯】 p0280 瑜伽一百卷一页云:云何罪遍知?谓依毗柰耶勤学苾刍,由五种相,遍知所犯。一者、遍知犯罪...(人名)摩诃迦叶之别称。又名金色迦叶,金色头陀等。...(术语)腊者岁末祭神之名。即以为岁末之称。比丘受戒后,每年夏行三月安居,其安居竟,即为比丘之岁末,谓之法腊。...【不和合性】 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,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。诸法因缘乖离,不相和合。如冰炭不可同炉,熏莸不可...禅林用语。又作斋罢。指午时斋食后,自正午至午后三时顷。敕修百丈清规卷上住持章(大四八·一一二六中):“斋退,...(杂名)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中所说之陀罗尼也,经中说诵此陀罗尼者,则增寿命满百岁。敕修清规...【粗犷语】 p1473 瑜伽八卷十三页云:粗犷语者:谓恼乱他言。发苦触故。 二解 集异门论十三卷六页云:问:云何麁犷...【心自在】 p0350 世亲释九卷十四页云:心自在者:谓生死中,能无染污。无性释九卷七页云:心自在者:谓于生死无染...(杂语)坐禅于山林也。法华经序品偈曰:又见菩萨离诸戏笑及痴眷属,亲近智者,一心除乱,摄念山林,亿千万岁以求佛...准提咒持诵仪轨...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、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,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,五百比丘...净土十疑论序 宋、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极乐。娑婆,秽土也;极乐,净土也。娑婆之寿有量;彼土...
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范仲淹(989 ~1052),字希文,江苏吴县(1995 年撤县并入苏州市)人,卒谥...今值旧历新年,请观厦门全市之中,新气象充满,门户贴新春联,人多著新衣,口言恭贺新喜、新年大吉等。我等素信佛法...我从不寂寞。寂寞的人不了解内在原本是完美充实的。你对外界事物有所依赖,就表示对你内在始终不动的本体没有了解,...
五观心治者。不带想息直观于心。内外推求。心不可得。病来逼谁谁受病者。六方术治者。术事不知则远。知之则近。如治...果卿居士曾经提到过,要戒除邪淫有时候仰仗自力还是不够的。就需要他力或法力。所以果卿居士就提议每天读三遍楞严经...
那些在修行路上曾有过的障碍,其实没什么大不了,我发现其实凡事忍耐、心中有佛就能挺过去。 打佛七要能忍,克制想...
当我们面对过去的业力时,诸位!你就不能用业感缘起了。我们讲过,在造业的当下,在身、口、意活动时重视业感缘起。...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,是反求诸己的,是绝对平等无私的。然而,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,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...
无愁懮
【法相辞典】
【无愁懮】 p1051
上篇:无寻法 | 下篇:差别邪执 |
(一)指心之相状。有心内相与心外相之别。心之本性清净平等,称为心内相。心随诸缘而生种种对境,称为心外相。[维摩...
呵佛骂祖
非所断
五相遍知所犯
金色尊者
法腊
不和合性
斋退
无量寿咒
粗犷语
心自在
摄念山林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准提咒持诵仪轨
【大藏经】优婆塞戒经
【大藏经】净土十疑论

范仲淹行善积德,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
弘一大师《改过实验谈》
从不寂寞

心不可得,病来逼谁,谁受病者
戒邪淫方法

今生忍耐,报尽即生西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