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九十七卷四页云:云何寂依处?谓为断灭所余结事,方便勤修如已得道。此为依处,于所余结,及所余事,能舍无余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出自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七,为如来制定比丘结界之法,系指比丘作法事、行布萨、建塔寺时,于空地、山林、水边,随其场...(譬喻)又作慧筏。拨同筏。智慧为到彼岸之船筏,故曰慧拨。性灵集六曰:舍慧拨于彼岸。...(1285~1352)元代临济宗僧。广信府(江西)贵溪人,俗姓丁(一说于)。号古梅。幼年依末山本出家,后参谒洪州(江...指一切之善业,因善业是清白之业,又能招感清白无垢之果。...(印相)画佛顶髻之状也。义释十一曰:佛顶印如佛顶髻形,令顶高隆。更有手印。...(?~740)唐代僧。吉州安城(江西安福)人,俗姓刘。幼年出家,就六祖慧能学法,性贞谅。与南岳怀让并称二大弟子...谓真如之体不依他体而自觉、自明。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(大一九·一二○上):“性觉妙明,本觉明妙。” p3243...(杂语)教之诫之也。无量寿经下曰:佛语教诫。...Da tang xi yu ji 佛教史籍。又称《西域记》。12卷。玄奘述,辩机撰文。本书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,贞观二十...【跋陀波罗赊塞迦】 下生经云:秦言善教,此护弥勒城夜叉。...(譬喻)譬物之不可得也。涅槃经二十五曰:世尊譬如厌沙油不可得,心亦复如是。虽复厌之贪不可得,当知贪心二理各异...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。信为道元功德母。长养一切诸善根。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。不可以不信也。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。...佛顶尊胜陀罗尼经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
五蕴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五蕴,这五蕴,蕴就是覆盖的意思,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,就被这个色受想行识身心的虚幻的境...
初学菩萨他在修学善根,是有所不足的,因为时间有限,功德无量。以短暂的时间追求无量的功德,到最后一事无成,所以...
夫学般若菩萨,起大悲心,发弘誓愿。精修三昧,誓度众生。不为一身,独求解脱。 放舍诸缘,休息万念。身心一如,动...1、依止佛陀经典参考相应祖师论著。 2、不宣扬神通感应。 3、不搞个人崇拜。 4、不宣扬没有验证的念佛感应和往生事...
我们什么时候能证道呢?这就全在于我们的信心,在于我们的用心了。 学,是为了让我们得到解;解,是为了去落实。如...佛陀时代,印度的俱昙弥国为优填王所统领,他的王后不仅品性高洁,待人处事更是仁慈宽厚,优填王对她非常尊敬。 一...
古人说:口能吐玫瑰,也能吐蒺藜。口德好才能运势好,运势好才能少走弯路,多些成就。恶言不出口,苛言不留耳。这是...前言 从前一提到素食,就会联想到佛教,由於多数人的错误观念,以至影响佛教的发展。许多人关心佛教徒素食的营养问...
寂依处
【法相辞典】
【寂依处】 p1017
上篇:掉举与心乱 | 下篇:寂静行 |
【八识自性非定一异】 p0084 成唯识论七卷十一页云:八识自性,不可言定一。行相、所依、缘、相应、异故。又一灭时...
五种结界相
慧拨
正友
白业
佛顶印
行思
性觉
教诫
大唐西域记
跋陀波罗赊塞迦
厌沙油
【大藏经】龙舒增广净土文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

五蕴炽盛苦来得太厉害

有胸量的菩萨,才能招感广大的福德

百丈怀海坐禅要义
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

要学会和佛的心相应
优填王与吉星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