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十三卷一页云:常委者:谓常有所作、及委悉所作?故名常委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修梵天行之婆罗门,称曰净行梵志。大日经疏四曰:火神是净行梵志火祠之所。...又称僧主。系统领教团,并匡正僧尼行为之僧官。为僧纲之一,乃僧团中之最高职官。本制始于魏晋南北朝时代,为中央僧...出自禅宗三祖僧璨之信心铭,其中“至道无难,唯嫌拣择”一句,谓佛祖之大道,本来平等、无阶级无差别、自由自在,唯...(1185~1269)宋代临济宗杨岐派禅僧。浙江象山人,俗姓陈。号虚堂、息耕叟。十六岁从普明寺师蕴出家。先后游学于雪...(?~1941)湖南武岗人。初皈依印光大师,修学净土,以读海潮音杂志,而倾心唯识。历任武昌佛学院教务主任,并主编...(物名)Khaṇda,砂糖名。大日经七曰:此砂糖名为蹇荼,状如益州所出者而色甚鲜白,触之便碎。...《净土圣贤录》,九卷,清彭希涑撰。彭希涑是彭际清(1740~1796)之侄。际清乃素服儒风、兼修净行的学者,他自己常想...梵名 Rsabha 或 Rsabhanātha。意译牛仙。为中印度憍萨罗国阿逾陀王之子;为佛出世以前,盛行于印度之三种外道仙人...(术语)阿赖耶识之别名。唯识了义灯四本曰:第一识,从本向末数为第一。...【非想非非想处唯是世间】 p0721 杂集论九卷九页云:非想非非想处,唯是世间。不明了想,恒现行故。由不明了想...子题:小事、中事、大事 羯磨疏·立章悬判:“法不孤起,起必托事而生。事虽众多,大分三品。(一、小事)初谓 小事...夫满教难思,窥一尘而顿现;圆宗叵测,覩纤毫以齐彰。然用就体分,非无差别之势;事依理显,自有一际之形。其犹病起...妙法莲华经弘传序(唐终南山释道宣述) 妙法莲华经者,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。蕴结大夏,出彼千龄。东传震旦,三百余载...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,道之所生万殊,名盖众名之假,生非有生之实。然则修促共尽,小大同期,而金字丝编、缃...
佛陀涅槃百年后,当时的印度由强盛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所统治,阿育王初闻佛法,就对佛教非常崇信,数次延请比丘到王宫...
几乎每一位高僧大德,常讲到说他的弘化事业,能够教化广大,确实如此,更有甚者的祖师,不但能够度化一般的民众,甚...
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,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,大家要注意── 他说:十习因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的,但是站...
【原文】 或问:妙喜云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,念佛果愚人所为乎?噫!予昔曾辩之矣。妙喜但言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...我们要先声明,这里所说的真言,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语、真言,而是能帮助世人念佛达到一心不乱之境界的九个字。 ...证严上人述说《贤愚经》故事叮咛大众,在凡夫地修行,境界复杂、诱惑繁多,要守护单纯的初发心,坚定道心、言行谨慎...佛陀从远方的跋耆国游行教化到毘舍离国,住在猕猴池旁的重阁讲堂。国内的商人得知佛陀的行止,都欢喜地相约来到佛陀...
在中国佛教一千五百年历史当中,影响佛教最深也最受欢迎的,就是天台宗的判教。为什么天台宗的判教受到中国历代修学...
常委
【法相辞典】
【常委】 p1011
上篇:唯住种姓而未趣入亦未出离补特伽罗 | 下篇:常恒 |
(术语)忍辱者,能防一切之外难,故譬以铠。智度论十曰:忍铠心坚固,精进弓力强。...
净行梵志
僧正
唯嫌拣择
虚堂智愚
唐大圆
蹇荼
净土圣贤录
勒沙婆
第一识
非想非非想处唯是世间
羯磨事分三品
【大藏经】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
【大藏经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正法念处经

冒死求法心不悔

宋代高僧遵式法师

有因无缘苦果不生,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

念佛是愚人所为吗
往生极乐的九字真言
一句恶言堕粪池中虫
商人闻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