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四卷九页云:云何顺现法受业?谓若业、此生造作增长,则于此生、受异熟果。是名顺现法受业。问:若业、此时造作增长;则于此时、受异熟果耶?答:不尔。所以者何?诸善恶业、要待相续,或度相续,方受异熟。谓若此业造作增长,或则于此一相续中,或则于此一时分中,或则于此一众同分中,受异熟果。如是名为顺现法受业。必无有业,此剎那造,则此及次剎那熟义。由异类故。亲引发故。此中所有世所现见顺现法受业者:曾闻有采樵者,入山遇雪,迷失途路。时会日暮,雪深寒冻,将死不久。即前入一蒙密林中,乃见一罴,先在林内。形色青绀,眼如双炬。其人惶恐,分当失命。此实菩萨、现受罴身;见其忧恐,寻慰喻言:汝今勿怖。父母于子,或有异心。吾今于汝,终无恶意。即前捧取,将入窟中。温暖其身,令稣息已;取诸根果,劝随所食。恐冷不消,抱持而卧。如是恩养,经于六日。至第七日,天晴路现。人有归心。罴既知已;复取甘果,饱而饯之。送至林外,殷勤告别。人跪谢曰:何以报恩?罴言:我今不须余报。但如此日我护汝身;汝于我命,亦愿如是。其人敬诺。担樵下山。逢二猎师。问言:山中有何虫兽?樵人答言:我亦不见余兽;唯见一罴。猎师求请,能相示不?樵人答曰:若能与我三分之二;吾当示汝。猎师依许,相与俱行。竟害罴命。分肉为三。樵人两手、欲取罴肉。恶业力故;双臂俱落,如珠缕断,如截藕根。猎师荒忙,惊问所以。樵人耻愧,具述委由。是二猎师、责樵人曰:他既于汝,有此大恩;汝今何忍,行斯恶逆。怪哉汝身,何不糜烂。于是猎师共持其肉,施僧伽蓝。时僧上座,得妙愿智。则时入定,观是何肉。则知是与一切众生作利乐者大菩萨肉。寻时出定,以此事白众。众皆惊叹。共取香薪,焚烧其肉。收其余骨,起窣堵波,礼拜供养。如是恶业、要待相续,或度相续,方受其果。复次昔有屠贩牛人,驱牛涉路。人多粮尽,饥渴热乏。息而议曰:此等群牛、终非己物。宜割取舌,以济饥虚。则时以盐、涂诸牛口。牛贪醎味,出舌舐之;则用利刀、一时截取。以火暗炙、而共食之。食已;相与临水澡漱、俱嚼杨枝。揩齿既了;擘以刮舌。恶业力故;诸人舌根、犹如烂果,一时俱落。如是恶业、要待相续,或度相续,方受其果。复次闻昔有暴恶者,令母执器,自构牛乳。构便过量。母止之言:余者可留,以乳犊子。其人既闻;忽生瞋忿。以手掬乳,散其母面,随着母身。乳滴多少,恶业力故;则令彼人身上还生尔所白癞。如是恶业、要待相续,或度相续,方受其果。是为略引顺现法受三种恶业。昔憍萨罗国有王,名胜军。生其一女,具十八丑。贫贱者不与,富贵者不求,有长者子,财位丧失。王闻,遣使召至,告言:吾有小女,少乏容色。卿若不耻;厚俸珍财。其人许之。王闻欢喜。多赐财宝田宅仆使。恣其所欲。降嫔以礼。密令归第。其人惭耻。出则关钥。亲知莫见。有诸密友责言:何故不示我妻?长者子言:何遽之有。众人怪其推延。遂共立约,却后七日,各将室家、会某园林,欢娱燕赏。违者当罚金钱五百。至第七日,皆如所约。唯长者子、不将妇来。自恃财富,任罚多少。其妇独在家中,自责自恨。我宿何罪,受此恶身。众人皆乐,唯我独苦。不如早死。一心念佛,便欲自害。佛知时至。则于此没,踊出其前。女见如来,深生悲喜;发殷净心,观佛相好。善业力故;须臾变身犹如天女,倍增踊跃。佛为说法,远尘离垢,得预流果。世尊既还;彼女独坐。端正无比,安隐快乐。时彼朋类、既见其人不将妻室;便醉以酒,窃其户钥,共往其家。遥见其妇,端严无比,如帝释妃。于是众人深生赞仰,因相谓曰:比不示人,诚由于此。则驰园所,共谢其夫;并庆赞之。其人惭[赤*皮]。谓相讥弄。及还见之,深生疑怪。问言:圣女、为是幻术?为鬼魅耶;我妇安在?其妻具以上事答之。于是其夫得未曾有,归依三宝。如是善业、要待相续,或度相续,方受其果。昔健驮罗国迦腻色迦王,有一黄门,恒监内事。暂出城外,见有群牛,数盈五百。来入城内。问驱牛者:此是何牛?答言:此牛将去其种。于是黄门则自思忖:我宿恶业,受不男身。今应以财,救此牛难。遂偿其价。悉令得脱。善业力故;令此黄门、则复男身。深生庆悦。寻还城内,伫立宫门。附使启王,请入奉觐。王令唤入。怪问所由。于是黄门具奏上事。王闻惊喜,厚赐珍财,转授高官,令知外事,如是善业、要待相续,或度相续,方受其果。昔怛叉尸罗国,有一女人,至月光王舍千头处,礼无忧王所起灵庙。见有狗粪、在佛座前。寻作是思:此处清净,如何狗粪秽污其中。以手捧除,香泥涂饰。善业力故;令此女人、遍体生香,如栴檀树。口中常出青莲华香。如是善业、要待相续,或度相续,方受其果。是为略引顺现法受三种善业。云何顺次生受业?谓若业、此生造作增长;于第二生,受异熟果。是名顺次生受业。云何顺后次受业?谓若业、此生造作增长;随第三生,或随第四,或复过此,受异熟果。是名顺后次受业。如彼卷九页至二十二页广说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故事)供养僧伽,以优留频罗迦叶为第一。增一阿含三曰:将养圣众,四事供养,所谓优留毗迦叶比丘是。...(传说)佛告文殊,阿难事我二十余年,具足八种不思议:一受特别之请待,不往施主之家,往必与众共。二如来之衣,虽...又作分别心。即对现前之事物产生是非、善恶、人我、大小、美丑、好坏等种种之差别观感,此种取舍分别之心乃障碍佛道...【法处所摄色】 又名法处色,为唯识宗所立十一色法的第十一种,指意识所缘虑的法处所摄的色法。色法又可分为十一类...谓佛正觉之智,清净如莲华,故称道华。道,佛果之名。又指佛正觉所成就住持净土之众宝莲华,与“正觉华”同。 p565...(名数)具名三十二大人相。此三十二相,不限于佛,总为大人之相也。具此相者在家为轮王,出家则开无上觉。是为天竺...(杂名)戒庵漫笔曰:韦南康镇蜀时,有一鹦鹉甚慧。驯养者晓以佛理,一日不震不仆,敛翼委足,奄然而绝。焚之,有舍...(一)指极乐净土。极乐净土乃证得涅槃妙果之处,故称为涅槃门。 (二)指念佛、信心等。净土宗强调念佛与信心,并谓以...(一)梵语 pratyutpanna。意译为佛立、常行。原为现在、现前之意。以修此三昧,可使一切诸佛现前,故称之。 (二)般舟...乃指十法界中之九界。即: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人间、天上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。 p142...【二种空】 p0022 瑜伽九十卷二十页云:复次有二种空。一者、应所证空,二者、应所修空。应所证空,略有二种。...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(宋言时称)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。与大比丘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造...
从前在印度有一位大施主,他有很多的财产,并与妻子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。后来他的妻子怀孕了,却生下一个非常丑陋的...
在整个修行当中,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。如果你要修行的话,你的想法不能从感受而来,因为感受所带动的想像,往...佛陀时代,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,随佛出家后,精进行道,威德具足,证得阿罗汉果。由于驼骠比丘时常发心营办僧...
假设我们不幸,我们今生已经把某一种罪业,不管是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等等的业已经形成增长业了,我们在临终之前...
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,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。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,他们认为诵经照本宣科就可...
在《地藏十轮经》上,佛说能恭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,就能获得一切所求,比如资具丰溢、求子、发财、祛病、延寿、免...
有的人念佛成就了,就想早点走。比如宋代的莹珂法师。他开始不守戒律,喝酒吃肉什么都敢干,但是还有点自省的能力,...
又勿坐僧床席,轻侮僧故。 为什么?他是师父,他代表佛,你一个在家人的身份,怎么可以和这么至高的身份坐在一起呢...
顺现法受等三业
【法相辞典】
【顺现法受等三业】 p1111
上篇:顺流者与逆流者 | 下篇:异熟 |
灭除烦恼之种子,叫做断;制止烦恼之生起,叫做伏。初伏之,后断之。...
供养第一
阿难八不思议
涉境心
法处所摄色
道华
三十二相
鹦鹉塔
涅槃门
般舟
九界
二种空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华严经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十善业道经

骂独觉得丑相,因愿力而转变

远离虚妄的感觉,依止心中的愿力
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

在临终之前如何让罪业沉淀下来

【推荐】诵经的窍诀有六步骤

三种供养佛菩萨的方式

莹珂法师与自觉法师往生的故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