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五十六卷十四页云:云何眼处?谓若眼,已得不舍;于无间体,非断灭法。如眼处相,余处自性,当知亦尔。问:处、触处,何差别?答:处、如前说。触处者:谓与触俱,或能无间引发诸触,随顺于触,所有诸处。问:若眼,亦处耶?设处,亦眼耶?答:有眼,非处。谓若眼,已得不舍;然是无间断灭之法。有处,非眼。谓所余处,安住处相。有亦眼,亦处。谓若眼,已得不舍;亦非无间断灭之法。有非眼,非处。谓若眼,不得,或得,已舍;及余耳等,不住处相。问:若处,亦触处耶?设触处,亦处耶?答:诸触处,必是处。有处,非触处。谓眼等不与触合,亦复不能引无间触;然非无间断灭之法。若于色界或生或长所有鼻舌。若生无想有情天中,所有诸根,于一切时,当知必定非处。问:处名何义?为显何义,建立处耶?答:诸心心所生长门义,缘义,方便义,和合性义,所依止义,居住处义,是名处义。为欲显示等—无—间所—缘增—上三种缘义,故建立处。广分别处,及次第,随其所应,如界当知。又世尊言:有八胜处。广说如经。如是十遍处。又有四处。谓空无边处等。又有二处。谓无想处,非想非非想处。如是等法,处名说者,如所说相,随其所应,当知皆在十二处摄。又处依止,如界应知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佛教主张人类之心性本即清净(心性本净、本性清净),污染心性者为贪欲、憎恶、迷妄等三毒,古时称此三毒为罪(巴 ...【自在缘起】 p0599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三页云:八者、说有自在缘起。谓善修治静虑为缘,诸修定者,随所愿乐...欲想、嗔想、害想。欲想是生起贪欲的思想;嗔想是生起嗔恚的思想;害想是生起害人的思想。...【一门】 法华云:是舍唯有一门,而复狭小。天台释曰:别者。一谓一理,一道清净。门谓正教,通于所通。小谓不...云何世间?几是世间?为何义故观世间耶?谓三界所摄及出世智后所得似彼显现是世间义,似彼显现者,谓似三界所摄相显...又作见着二法、爱见二行。爱与见之并称。即对事、对理所起之烦恼。分别言之,爱系属情意上之烦恼,由于执着事事物物...寂者寂静,灭者灭无,择灭无为,即体涅槃。涅槃者,生死之因果灭无,故谓之灭,是小乘之所归趣也。...【无上丈夫】 p1063 法蕴足论二卷四页云:无上丈夫者:如世尊言:所有有情,无足,二足,四足,多足,有色,无色,...(杂语)禅林之语,谓晚参之前也。...亦名:受具戒单白入众、单白入众 资持记释云:“明白召,初中,前示威仪。言如常者,同前出众礼僧致敬等。此一单白...【缘生】 p1299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页云:言缘生者:谓依现世众因缘力,所生起故。 二解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五页云: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
新加坡水彩画家潘再雄(66岁)因重病入院急救时,病情恶化心脏停止跳动长达10分钟。经医生抢救恢复心跳醒过来时,他...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,他说:我不能打坐,我要回家了! 我问他为什么? 他说:像我这么坏的人还能修行...
坐禅的过程和我们人生的经历一样,二者具有共性。刚开始头绪、想法总是很多,慢慢地越来越清晰,越来越直接,也越来...美国一次舆论测验,有一题为你认为人一辈子最重要、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。许多人认为,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,并且从...
昔日,佛陀曾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:这世间有四种修行人,是哪四种呢?第一种人是身安乐心不安乐;...
六字洪名,昙鸾大师说是清净法身,真实智慧。清净法身就是无量寿,真实智慧就是无量光。无量光寿就是实相。 所以我...略说发心学禅行者,应须注意五法:一、闻。二、厌。三、愿。四、觉。五、勤。 一、闻者:愿乐闻法,以自照心,引生...
如果人们不相信有来世,不仅会导致很多的问题,也会影响他对死亡的看法。 前些年我们到印度去,看到恒河边有很多人...
处世善巧决择
【法相辞典】
【处世善巧决择】 p1021
上篇:处善巧 | 下篇:处非处智力作业 |
(术语)谓二乘之法,即四谛十二因缘之观行,以断尽生死之苦之道也。法华经方便品曰:是故舍利弗,我为设方便。说诸...
罪恶
自在缘起
三想
一门
世间
爱见
寂灭
无上丈夫
参前
受具戒教授师单白入众
缘生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
心脏停止10分钟,知名画家死而复活
圣严法师《从火坑里跑出来》

如实知自心
做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

身心安乐之行

这句名号对我们来说,就是命根子
学禅行者须注意的五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