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八卷四页云:诸有此见,世间无阿罗汉。此谤道邪见;见道所断。此谤道邪见者:显彼自性。见道所断者:显彼对治。谓于道谛,忍智已生;于彼所有不正推寻,不正分别,颠倒见,不平等取,便永断灭没。复次此见于道处转;故见道时,即断。如草头露,日出则干。此亦如是。无正至,此谤灭邪见;见灭所断。正至,谓涅槃。是无漏道所应至故。此谤灭邪见者:显彼自性。见灭所断者:显彼对治。谓于灭谛,忍智已生;于彼所有不正推寻,不正分别,颠倒见,不平等取,便永断灭没。复次此见于灭处转,故见灭时,即断。如草头露,日出则干。此亦如是。无正行,此世他世,则于现法知自通达作证具足住,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,如实知。此谤道邪见;见道所断。无正行此世他世者:谓彼拨无四种正行。则苦迟通等。此是谤有学道。余是谤无学道。此谤道邪见者:显彼自性。见道所断者:显彼对治。广说如前。此中但说彼见自性及对治;不说等起。彼等起云何?尊者世友说曰:有诸外道,见阿罗汉,有老病死,及受诸苦,同余有情。便说世间无阿罗汉。即是谤无阿罗汉法。又闻涅槃,诸根永灭;便作是念:彼应是苦。复闻涅槃,诸行寂灭;便作是念:彼应是无。又见圣者,形貌饮食,同余有情;便谓彼无一切圣道。然彼外道,不知圣者有漏身异,无漏身异。涅槃寂乐,非苦非无。故起如是差别邪见。有说;外道得世俗定,不能观见圣道涅槃;便作是言:无阿罗汉,乃至广说。有说:外道不因现见,亦不因定;但由随顺恶友教故;便言世间无阿罗汉。乃至广说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指拄杖。据山堂肆考载,夹山尝问佛印:“和尚阇黎与什么人同来?”曰:“木上座。” p1470...(杂语)受三归为优婆塞优婆夷者,不得拜余道之天神地祇。受具足戒之比丘比丘尼,并不得拜国王父母也。般舟三昧经四...何故真如说名真如?谓彼自性无变异故。...(真言)又曰法界生真言。南谟三曼多佛陀南。达摩驮都。萨嚩婆缚。句痕。第一句归命如常,第二句达摩驮都为法界之义...福德与智慧之并称。据成唯识论卷九记载,菩萨所修诸胜行中,以慧为性者称为智,其余则称为福。菩萨为成就佛果,必须...(杂语)增一阿含经三说百比丘第一中以优婆离为持戒第一。曰:奉持戒律,无所触犯,优波离比丘是。智度论二曰:长老...凡二卷。宋末禅僧清拙正澄撰,永錤编。略称禅居集。禅居为正澄隐居日本建仁寺之庵名。本书以正澄渡日前之述作为前篇...(流派)Ārya-mahāsaṃghika-nikāya,译曰圣大众部。小乘分派之名。见寄归传一。...(术语)一味之实相为体,因果之诸法为用。法华文句三曰:体即实相,无有分别。用即立一切法,差降不同,如大地一生...指法华经之说会。二处即灵山、虚空。三会者,即:(一)自初至宝塔品之半,在灵山说,故称为灵山会。(二)自以大音声普...【释迦毗楞伽】 此云能胜。...佛说无常经·临终方诀附...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, 无量寿佛世希有; 能灭无始亿劫业, 令彼苦恼悉消除。 若人能以微妙心...如是我闻。一时,薄伽(qi)梵(fn)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住乐(yu)音树下,与大苾(b)刍(ch)众,八千人俱。菩萨摩诃(hē)...
若时不随顺,则都无所爱,尔时起贪爱,唯同于贸易。---中观四百论 偈颂直解: 若观察时,对于不随顺自己的孩子,则...佛家有言: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要知后世果,今生做者是。儒家则说: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...
01、想调伏无量劫的烦恼,我们要以善止恶。用善念来对治恶念,让恶念不生,善念多生,这样才能真正调伏和转变。 02...
在佛陀时代,一天,佛陀向弟子们说了一段本生故事──在无数劫以前,有一个小国家,这个国家的国王──梵行王,深具...如果有人家里生了小宝宝,一般我们都会说恭喜恭喜、可喜可贺。但是佛教认为人生苦多乐少,即使是生,也是一种苦,所...
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,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。修五戒十善,同得人天果报。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,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。以...问: 持名念佛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至稳当,修其它的念佛法门,象观想和观像,都不如持名念佛那样稳当保险。持名念佛稳...
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,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不能相信、不能理解的。 既然是佛果地上的境界,所以我们弘扬...
无阿罗汉等
【法相辞典】
【无阿罗汉等】 p1071
上篇:无因无缘见 | 下篇:无想有染证 |
三观者: 一、空观 观诸法之空谛也。一切法依因缘生,即自性空。以诸法若有自性,不待依因缘而生,而可自有也...
木上座
不拜
真如说名真如
净法界真言
福智
持律第一
清拙和尚禅居集
阿离耶莫诃僧祇尼迦耶
体用
二处三会
释迦毗楞伽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无常经·临终方诀附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【大藏经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
是爱,还是交易?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

梦参老和尚30句法语开示

梵行王的宝马
圣严法师《真正的快乐是什么》

五戒与十善的关系
持名念佛稳当在什么地方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