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:无依语者:不依希望他信己故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【十二种障】 p0114 瑜伽六十四卷十二页云:复次障者:有十二种。一、业障。谓作五无间业故。二、习气障。谓先数习...【六因得五果】 p0306 俱舍论六卷十九页云:于诸果中、应说何果,何因所得。颂曰:后因果异熟,前因增上果,同类遍...(人名)妙庄严王二子之一。...(一)位于浙江杭县。东晋咸和年间(326~334)沙门慧理创建。唐长庆四年(824),于此寺刻石壁法华经。据元稹所撰之...【三十七觉分次第】 p0212 俱舍论二十五卷十四页云:有余于此,不破契经所说次第,立念住等。谓修行者,将修行时,...位于河南省河南府(洛阳)。原系唐太宗旧宅。贞观六年(632)诏改为寺。十二年,以法护为寺主。大德至此者多,为东...十不二门,一作法华本迹十妙不二门,是天台宗显示十种不二妙理的义门。天台智顗在所说《妙法莲华经玄义》中曾开示了...(术语)呈于外而无所隐也。涅槃经五曰:如秋满月处空显露,清净无翳,人皆睹见。如来之言亦复如是,开发显露,清净...(人名)梵音Aśvaka,慧琳音义六十曰:阿湿薄迦,人名,无正翻。...亦名:灭摈四义 戒本疏·四波罗夷法:“如多论中四解:一、既坏道法,无所住用,摈出众外,生天龙鬼神信敬心故。二...【恶业道于何处起】 p1159 俱舍论十六卷十页云:诸恶业道、何处起耶?颂曰:有情、具、名色、名身等处起。论曰:如...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是时世尊思惟观察。愍未来诸众生故。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。即说咒曰。 南谟飒...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《成唯识》,今略标所以。谓此三十颂中,...十善业道经...
如果我们看过戒律就知道,佛在世的时候比丘尼僧团有一个叫莲华色比丘尼,她是一个阿罗汉比丘尼。这个比丘尼,其实她...
在斋堂里,不可在中堂走动,保持安静,关闭手机,端身正坐,翻开碗。(图五、图六) 首先将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...药师佛十二大愿: 第一大愿: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。自身光明炽然。照曜无量无数无边世界。以三十二大丈...
既得一心不乱,始知莲华行树,种种庄严,并非心外。何必耳听金言,方是弥陀说法。娑婆印坏,始名净土文成者哉。然则...
我们应该对轮回有所了解,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想,以佛陀的智慧观察,生死轮回没有快乐,本质是苦,苦苦指身...
佛说法是对缘的、对机的,不是佛想说法。大家看每一部经,除《阿弥陀经》之外,都有请,三请而后说。佛说法的因缘是...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,就想逃避它。可是聪明的人却研究这事情发生的原因,从这原因上根本解决。 害怕受苦和逃避倒...
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,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里,落实到每个当下一个个相续不断、迁流不息的念头上。净慧老...
无依语
【法相辞典】
【无依语】 p1052
上篇:无漏种 | 下篇:无边语 |
(术语)四取之一。取著于身见边见等非理之见也。三藏法数十八曰:邪见分别名之为见,所谓身见边见等,因见取着,故...
十二种障
六因得五果
净藏
永福寺
三十七觉分次第
天宫寺
十不二门
显露
阿湿薄迦
不共住四义
恶业道于何处起
【大藏经】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唯识三十论颂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十善业道经

佛法不怕你烦恼重,怕的是你没有善根

寺院过堂仪轨及意义
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与利益

理一心不乱 西方即在目前

三界无安,思维生死的过患

不论哪部经,你都不要去执著
随缘消旧业,更莫造新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