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六十七卷十页云:又彼诸法、由清净道,后方清净。此清净道、当知复有四种差别。一者、习近正法正审静虑。二者、亲事善友。三者以尸罗、根护、少欲等法,熏练其心。四者、独处空闲。用奢摩他毗钵舍那胜正安乐、以为翼从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596-667)唐朝高僧,俗姓钱,因久居终南山以盛宏律宗,故律宗又名南山律宗。师持律精严,感得天人天天来给他送饭...【四正断】 p0423 瑜伽二十九卷四页云:如是四种亦名正断:一名律仪断,谓于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,故生欲策励,乃至...梵语 vipāka-phala。指由“异熟因”所招感之果报。又作报果。五果之一。俱舍宗以五根(即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...(术语)Bhagavat,一作婆伽伴、婆誐鍐、婆伽梵、薄伽梵、薄阿梵Bhagavān(体声,一言声,男声),佛地论举自在、...子题:见有临终劝念佛及示尊像令瞻敬 行事钞·瞻病送终篇:“应以经卷手执,示其名号;又将佛像,对眼观瞩;恒与善...(杂名)墓也。秦晋之代,谓冢为坟。积土而高之墓也。...梵名 ?uddha-candra。音译戍陀战达罗。印度人。唯识十大论师之一,与安慧同时代(西元八世纪顷)。解释世亲之唯识三...为密教表示菩提心依次转升的五种阶段之用语。密教之修行者发菩提心时,自因至果转升之次第,分为五阶段,配合悉昙字...指菩萨示现于世间,为利乐一切众生所为之七事。善友,正直而有德行之友。四分律卷四十一即列举此等善友之七法,特称...大觉与世尊之合称。又作大觉尊。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,故称大觉;为世中之尊,故称世尊。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...亦名:法灭相 子题:袈裟变白、摩耶经、魔经律、魔民 行事钞·标宗显德篇:“摩耶经云,乐好衣服,纵逸嬉戏;奴为比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善...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,学无学皆阿罗汉,有为功德无为功德,无学十智...
各位有缘,大家吉祥。今天我们先讲一点玄妙的,难以置信的。 在康熙年间有一个叫孙翰的人,这是有记载的。他死了以...
那天,天降大雨,他依约搭公车去赴会,车上乘客拥挤,心情不耐中,突然觉得某人的雨伞尖碰到了他的脚踝。 他本想转...
问: 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,但是在自己的内心觉得都是浮在表面上,这样该怎么做,该怎么办呢? 大安法师答: 修行佛...
前面的阿赖耶叫摄藏;这个地方就是执持,有执取义跟执受义。不过这个地方阿陀那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。我们净土宗...有一段时期,佛陀住在迦兰陀竹园弘化,每天早晨依惯例着衣持,到王舍城次第乞食。有一位火与婆罗门远远看见佛陀,立...
净土法门,为佛法中最平常,最高深之法门,若非宿具慧根,实难深生正信。勿道儒者不易生信,即通宗通教之知识,亦每...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,气息哀怨,令人动容。等他说完,我说: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!他茫然的望着...
在佛教的教理当中啊,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。因缘观是整个佛教的共识,不管你什么宗派,你所开显的道理都必须跟...
清净道有四种差别
【法相辞典】
【清净道有四种差别】 p0962
上篇:清净品十种差别 | 下篇:第一 |
【摄方便业】 p1458 世亲释五卷二十一页云:摄方便业者:卽是闻义无厌故。谓由多闻,成善巧智,饶益有情。厌恶所治...
道宣
四正断
异熟果
婆伽婆
瞻病须示经像令瞻敬
坟
净月
五转
善友七事
大觉世尊
法灭之相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普贤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

清初高僧截流大师

【推荐】会伤害我们的是对事情的想法

修行不是在做学问

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
施多福大

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
咸也好,淡也好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