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全一卷。隋代吉藏撰。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。概述三论宗所依之中论、百论、十二门论等三书之大义,乃三论宗最简明...指众多之沙门。又作清净大海众、海众。丛林集一团之众僧为海;盖以一会之僧众犹如大海,为诸川所流归,故称大海众。...(经名)一卷,赵宋施护译。佛为阿难说四咒。能知七生、十四生、二十一生及倍倍生之事。...指佛教四次法难。乃我国历史上皇帝迫害佛教最严重之四次事迹:(一)北魏太武帝,听信司徒崔浩、道士寇谦之之言而压迫...(故事)法华经嘱累品说,释迦如来三摩诸菩萨之顶而付嘱法华经:尔时释迦牟尼佛,从法座起,现大神力,以右手摩无量...亦名:俗人入寺法立意、入寺法立意 子题:净刹 行事钞·导俗化方篇:“明俗人士女入寺法。先出立意。息心静默,非喧...(术语)逆修吾死后之佛事也。又云豫修。灌顶随愿往生十力净土经曰:四辈男女,能解法戒。知身如幻,精勤修习,行菩...(名数)心地观经说法报应之三者,各有二身。总为六身。...【眼识界等相】 p0999 集论一卷二页云:眼识界何相?谓依眼缘色,似色了别,及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,是眼识界相...把生死的苦果断除,也就是进入涅槃的意思。...梵语 naraka-pāla。即指地狱之鬼卒。又作地狱卒、那洛迦卒。即于地狱呈现牛头、马头等可畏形相,而迫害呵责罪人之...(龙藏本)...文殊菩萨心咒: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.持诵文殊五字咒(文殊菩萨心咒、亦称文殊智慧咒)的主要功德,...(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)...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,人来世间,都有各自的使命,唯有尽量发挥自己的优点,为人群服务,才能展现生命的妙用。 战国...
前面我们讲到庚六识大圆通,识大圆通它的重点就是,不管我们生命当中发生什么事情,你就观察你的心就可以了,因为心...
阿赖耶识熏习道理,当知亦尔。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根源,或者说是一个总仓库,它之所以累积那么多功能,都是我...
《大乘入楞伽经》 佛言:『大慧!罗刹恶鬼常食肉者,闻我所说尚发慈心、捨肉不食,况我弟子行善法者,当听食肉?若...
这个意根,我们从小到大可能都没有把它认真地对待过,有时候我们都对它无可奈何,它非常狡猾,非常有能耐,就像孙悟...
宣统二年,(一九一0年)刘文化到北京去请经,住嘉兴寺,共一个多月。文成和尚对他很好;还有个老和尚对他说:开慧...
经典云:犯一个突吉罗小罪,如四天王的寿命五百岁的时间堕地狱中。 突吉罗的小罪,尚且获得此种果报,何况是犯重罪...一、一句佛号,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 第一句来自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,至心念佛一声,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从...
鬼辩婆罗门
【法相辞典】
【鬼辩婆罗门】 p0909 西域记八卷九页云:建击犍椎窣堵波北、有故基,昔鬼辩婆罗门所居处也。初此城中、有婆罗门、葺宇荒薮,不交世路。祠鬼求福,魍魉相依。高论剧谈,雅词响应。人或激难,垂帷以对。旧学高才,无出其右。士庶翕然,仰之犹圣。有阿湿缚窭沙(唐言马鸣)菩萨者,智周万物,道播三乘。每谓人曰:此婆罗门、学不师受,艺无稽古。屏居幽寂,独擅高名。将非神鬼相依,妖魅所附,何能若是者乎。夫辩资鬼授,言不对人;词说一闻,莫能再述。吾今往彼,观其举措。遂即其庐而谓之曰:仰钦盛德,为日已久。幸愿褰帷,敢申宿志。而婆罗门居然简傲,垂帷以对;终不面谈。马鸣心知鬼魅情甚自负。词毕而退,谓诸人曰:吾已知之。摧彼必矣。寻往白王:惟愿垂许与彼居士较论剧谈。王闻骇曰:斯何人哉。若不证三明,具六通;何能与彼论乎。命驾躬临,详鉴辩论。是时马鸣论三藏微言,述五明大义;妙辩纵横,高论清远。而婆罗门既述词已;马鸣重曰:失吾旨矣。宜重述之。时婆罗门默然杜口。马鸣叱曰:何不释难。所事鬼魅,宜速授词。疾褰其帷,视占其怪。婆罗门惶遽而曰:止止。马鸣退而言曰:此子今晨,声闻失堕。虚名非久,斯之谓也。王曰:非夫盛德,谁鉴左道。知人之哲,绝后光前。国有常典,以旌茂实。
上篇:鬼居处 | 下篇:除去修 |
(植物)育抵Yuktā者梵名。译言相应。大方等大集经三所谓复散诸华,谓曼陀罗华,摩诃曼陀罗华,乃至须曼那华,育抵...
三论玄义
大海众
圣大总持王经
三武一宗法难
三摩
清信士女入寺法立意
逆修
六身
眼识界等相
果缚断
狱卒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文殊菩萨心咒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普贤菩萨行愿品
了解自己的优点

不管生命中发生什么,你观察你的心就可以了

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

佛弟子不能吃肉的经典依据

念佛怎样摄住意根

八载寒窗读楞严,超度冤亲径升天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