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伟大的慈心和悲心。给众生乐叫做慈;拔众生苦叫做悲。...【表义名言】 p0793 成唯识论八卷七页云:表义名言,卽能诠义音声差别。...(术语)戒德熏于四方,譬之以香。观无量寿经曰:戒香熏修。观佛经三曰:常以戒香,为身璎珞。戒香经曰:世间所有诸...全一卷。唐代不空译。全称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。本经记述净眼陀罗尼之功德。即有一释种名...【因果同时】 唯识宗立论,阿赖耶识有生起一切法的功能,此能生之因,谓之种子,自此种子生起色、心诸法,谓之现行...【大士】 p0238 瑜伽九十七卷二十四页云:复次有诸苾刍,于四念住,勤修加行;以世间道,离欲界爱,广说乃至第一有...(1596~1672)明末黄檗宗僧。杭州仁和人,俗姓戴。字独立。二十五岁时,因避战乱而历游诸方,五十岁时明亡,乃东渡...孔目章云: 一、皮烦恼障 三界中之思惑也。贪欲等之惑,对于外之六尘而起,如皮之在身外。 二、肉烦恼障 ...【心差别通】 p0351 杂集论十四卷二页云:心差别通者:谓依止静虑,于入他有情心行差别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。余如前...【别解脱圆满】 p0689 瑜伽九十八卷二十三页云:于遮罪处,能远离故;当知是名别解脱圆满。...悉昙字 (ī)。又作伊、曳、缢、曀、意、蔼、[口*垔]。为悉昙十二韵之一,五十字门之一。方广大庄严经卷四(大三·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...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...
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,固不必也。佛制无此一说,外道则或有之。但随缘即已,咸淡了不分别。不以淡则生嫌,咸则起...现在的社会追求效率,造成每个人越来越匆忙,竞争越来越厉害。因此便有人希望透过禅修来帮助他们,以寻求内心的安定...很久很久以前,波罗奈国有个国王名叫梦誉。夜里睡觉时,他经常听到远处的坟墓里,有个声音在叫他:喂!大王!喂!大...
(第一讲) 各位同学,请大家合掌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(三称) 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 我今见闻得受...问: 师父能不能讲浅一点又能速快得成就的开示? 常福法师答: 没有,佛法甚深,微妙细致,没有宿世善根,实难会意...许多学佛修行的居士们,在思维上犯着一个毛病,那就是以为学佛是出世间法,生活是世间法;学佛是个人的修持,家庭是...
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。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。前面先讲第一个概念,从一念心安立了真妄;这个地方,我们再发明真跟妄的...
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,因为唯有健全的思想和规律的生活,才能完成人格,成就道业。因此,举凡行、立...
能成次第
【法相辞典】
【能成次第】 p0894 瑜伽八十一卷十六页云:又复说言:为何义故盛美出家?由见老病死等法故。此言显示能成次第。能成次第、复有二种。谓或以前句、成立后世,或以后句、成立前句。解释次第、当知亦尔。
上篇:能立不遣 | 下篇:能正出离 |
遮情与表德之并称。藉否定(遮遣)迷情(即错误之见解),而消极导入真智者,称为遮情,又作遮情门。反之,直接表现...
大慈大悲
表义名言
戒香
眼疾病陀罗尼经
因果同时
大士
性易
三障
心差别通
别解脱圆满
翳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【大藏经】大智度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
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
圣严法师《动静不二皆是禅》
和尚变金币

宏海法师:净土决疑论
有没有浅一点又能快速得成就的佛法
如何使佛法生活化、家庭化

轮回本不存在,是因为你心中有轮回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