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弥陀之第十一愿也。又曰必至灭度愿。...(一)禅林用语。指由下至上、从末至本;反之,从上至下、从本到末,称为向下。禅宗以自迷境直入悟境、上求菩提之工夫...Daiwen Dazangjing 部派佛教南传上座部巴利语系大藏经之一。有三种不同的方言文字写刻本,即西双版纳傣文、德宏...【界有二种】 p0866 瑜伽九十六卷一页云:当知诸界、略有二种。一、住自性界,二、习增长界。住自性界者:谓十...(1602~1681)清代僧。江西萍乡人,俗姓王。字灰如。初习儒业,年三十依绣林自性出家,从大树证公参究。复参天童、...(人名)四教仪集注中曰:如须摩提王,以身就死持不妄戒,是尸满相。须摩提王,为须陀摩王或须陀须摩王之误。智度论...(名数)佛制称为衣者,袈裟也。后世别袈裟与衣。称三衣为袈裟。种种僧衣。咸有别名。三衣者:一、僧伽梨Saṅghāṭ...【四释种拒军处】 p0455 西域记六卷十页云:诛释西南,有四小窣堵波。四释种拒军处。初胜军王嗣位也,求婚释种。释...【四圣言】 p0408 瑜伽三卷十二页云:四圣言者,一、见言见、不见言不见圣言,二、闻言闻、不闻言不闻圣言,三、觉...【领受依处】 p1297 成唯论论八卷一页云:二、领受依处。谓所观待能所受性。卽依此处,立观待因。谓观待此,令彼诸...【趣憍醉】 p1326 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:趣憍醉者:谓于憍醉所有因缘,受学转故。...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(亦名遗教经)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,度阿若憍陈如,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,所应度者皆已度讫,于娑...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。法讳希运。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。乃曹溪六祖之嫡孙。西堂百丈之法姪。独佩...准提咒持诵仪轨...
我们学佛是为什么?是真为生死来学佛。对于佛教徒来说,他面对的,就像沙门者,学死者也。沙门,修道的人,就是学这...
有一天,佛告诉阿难:我看天地万物,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。 阿难见佛跟他说话,于是赶紧前来顶礼佛陀,跪著问佛...
【善男子。若菩萨摩诃萨。能尽形寿远离杀生。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。令诸众生不生忧苦。离毛竖畏。由此善根速得...
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《般若波罗蜜多...
在一个村庄里,一位年轻的村妇和她的婆婆关系非常不好。她觉得婆婆一直都和她作对,处处为难她。她心里总是想着如何...
修持药师法门,与修持极乐净土法门一样,需要信、愿、行三资粮。 信为道源功德母。佛法的修持,任何一个法门,都离...大家可以看看四十八愿的其中三愿十八愿,十九愿,二十愿。实际上就把这个顿信和渐信的几种不同的根基,给我们展示出...
佛在楞严经中指出六道轮回中的众生:纯想即飞(生天),纯情即堕,情多想少要堕入三恶道,而人道则是处在情想均等的...
毗奈耶断超越
【法相辞典】
【毗奈耶断超越】 p0863 瑜伽八十三卷十七页云:毗奈耶、由了相胜解作意。断、由远离等作意。超越、由方便究竟果作意。
上篇:毗钵舍那 | 下篇:毗奈耶五种制立 |
【害寻俱害】 p0930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三页云:云何害寻俱害?答:如有一类、起害缠故;打缚于他。亦复被他之...
往相证果愿
向上
傣文大藏经
界有二种
济亮
须摩提王
三衣
四释种拒军处
四圣言
领受依处
趣憍醉
【大藏经】佛遗教经
【大藏经】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准提咒持诵仪轨

真为生死来学佛

佛教你看前世因缘

远离杀生,能令你恶的果报消失

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

让爱生爱--婆媳关系

如何修持药师法门
临终是否要在佛号上才能往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