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可受小乘教之根性也。唯识述记一本曰:令小根等渐登圣位。法华玄义一曰:初教建立融不融,小根并不闻。次教...【印】 大论云:佛法印三种:一者,一切有为法,念念生灭皆无常;二者,一切法无我;三者,寂灭涅槃。行者知三...佛寺之美称。寺院之称为“刹”,系梵语 laksatā(幡竿)之讹译,盖于佛堂之前一般均有立刹之风俗,故称寺院为刹;...(杂语)五停心观之一。数出入之息,停止心想散乱之观法。梵名,阿那波那。...【时依处】 p0915 瑜伽八十一卷十页云:时依处者:谓略有三种言事。一者、过去言事,二者、未来言事,三者、现...简称难胜地,是菩萨十地中之第五地名。...即十八层地狱。(一)据十八泥犁经所载,即:先就乎、居卢倅略、乘居都、楼、旁卒、草乌卑次、都意难且、不卢都般呼、...唯识家所说五果中之等流果,以性质而别,又可分为如下三种:(一)真等流,以善性、恶性、无记性为因,所引善、恶、无...(名数)降三世,军荼利,大威德,金刚夜叉之四明王也。...(人名)Pūraṇakāśyapa,又作棓刺拏,布刺拏,不兰迦叶,补刺那迦叶,布赖那伽叶,布刺拏迦叶波,晡刺拏迦摄波...为净土宗念佛行法之一。为发得三昧,于此世礼拜佛身,乃择定特别时期进入道场,并克期专心称名念佛,或一日二日,乃...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;身心寂灭平等本际,圆满...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...
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,在周围朋友、同事以及父母的多重压力下,二〇一七年初,爱人怀孕,全家欣喜,倍加...问: 师父,刚才说到念佛消除业障,有的人念了很多佛号,但是仍然会有生病、烦恼,或遇到种种障缘,这是因为他没有...
我们一般人学佛,目的是什么?图现前的利益,怎么样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.现在经常听到的就是如何发财,买什...
禅堂就是要见性,见性就是观心,能观心即是上定,若不观心,法无来处。如何能见性呢? 道无可修,法无可问,起心动...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,不要执着感情,却不是要人无情,因为,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,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...
嗔有发怒、生气之意,是一种对自己不喜欢、不如己意的事物所产生的排斥及恼恨心理。《大乘五蕴论》中论说:云何为嗔...
舍利弗。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闻是经受持者。及闻诸佛名者。是诸善男子。善女人。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。皆得不退转...
从一种道德文化的层面来看,这个轮回和三世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。它是建立道德的一块重要基石,也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...
相应我所
【法相辞典】
【相应我所】 p0837 杂集论一卷十五页云:相应我所者:谓我有色,乃至我有识。所以者何?由我与彼相应,说有彼故。
上篇:相义五种 | 下篇:相粗重缚有十四种 |
牛皮虽贵,然披之于身,经日久照,则益加牢缚,难以开脱;以贵而害身之物,譬喻人天所修有相有漏之福,适足损害戒、...
小根
印
凤刹
数息观
时依处
极难胜地
十八重地狱
三等流
四大明王
富兰那迦叶
定心别时念佛
【大藏经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600卷)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【大藏经】瑜伽师地论(100卷)

千劫万难生二胎 持名念佛现奇迹
念佛能消业障,为什么还会遇到障缘

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

道无可修,法无可问,起心动念,即乖法体
圣严法师《爱情的智慧》

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

发心往生者,皆得无量诸佛护念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