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(杂语)间隔断绝之意。又名有间断或曰有间。对于无间而言。即不相续而中间断绝也。成唯识论四所谓无心定,熟眠,闷...(术语)又曰四乘家。大乘有三乘家与一乘家之异义,如三论法相为三乘家,其说谓佛之教法,终始不超三乘,但法华已前...【钵底婆】 此云辩才。辩,说也,展转无滞故。辩,别也,分明诀了故。辅行明辩有四种:谓义、法、词、乐说也。...【伏醉象处】 p0632 西域记九卷七页云:宫城北门外有窣堵波。是提婆达多,与未生怨王,共为亲友,乃放护财醉象...【唯法无众生而有杀罪】 p1009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八卷十六页云:问惟法无众生,云何而有杀罪?尊者世友说曰:如虽无...即指翻译经典。又作翻经。广义而言,并不限于经藏,如律、论之翻译亦皆称为译经。盖以印度各种方言流传之佛典(经、...(故事)鸠摩罗什卒于长安。姚兴于逍遥园,依外国法,以火焚尸。薪灭形碎。惟舌不烂。见晋书。...(杂名)坛场为半月形者。见诸部要目。...简称五分香,即戒香、定香、慧香、解脱香、解脱知见香。这是以香来譬喻五分法身。...(菩萨)三十三观音之一。乘五色云。左手安偏膝,游观法界之相。...圆觉三观者: 一、奢摩他 梵语奢摩他,华言止。止即止寂之义,谓欲求圆觉者,以净觉心,取净为行。而于染净等...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,盖是法身之玄堂,正觉之实称,众经之渊镜,万流之宗极。其为体也,妙存有...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,理不可易,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、万行起于深信之宅。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,诵持此品以为心首。...佛说雨宝陀罗尼经...
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,它主要是两个重点:一个是道的修学,一个是法的修学。道的修学我们一般叫作理观。理观它是静...
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,我们的内心状态是跟着感觉走,你的心跟环境接触的时候,你想做什么,你就做什么,完全是活在直...问: 请问法师,应如何看待堕胎现象? 大安法师答: 从佛法的基本原则来看,堕胎就是杀生,而且不是杀一般的蜎飞蠕...柔软与坚强,两者看起来虽然像是对立的,但却可以同时存在。大部分的人会认为刚硬的东西一定很坚固,其实刚硬的东西...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: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-气短心急,曾受师父指责,我也知错要改,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,始终没...
有这样一个师父,他刚出生时,人们就叫他大和尚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今天,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出生就叫大和尚老方丈...世上流传的《西游记》、《目莲传》,都是清浊不分,是非颠倒,真的成假,假的成真。《目莲传》说目莲尊者,又扯到《...
在我们大乘佛法的生命观,《华严经》讲到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,这句话简单的解释就是说,我们的生命现象,其实是...
或在后行观察前行
【法相辞典】
【或在后行观察前行】 p0831 瑜伽二十八卷十五页云:若复说言或在后行观察前行;此则显示以现在作意,观无间灭现行作意。所以者何?若已生起无间谢灭所取作意,说名前行。若此无间新新生起能取作意,取前无间已谢灭者,说名后行。
上篇:轨则所行皆悉圆满 | 下篇:怯弱障有六因缘 |
指一道灵妙之光。指自己本具之光明,即灵妙不昧之心光。从容录第三十一则(大四八·二四八上):“一道神光,初不覆...
间断
四车家
钵底婆
伏醉象处
唯法无众生而有杀罪
译经
舌不烂
风轮坛
五分法身香
游戏观音
圆觉三观
【大藏经】大般涅槃经
【大藏经】梵网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雨宝陀罗尼经

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

必须觉悟的三层道理
应如何看待堕胎现象
圣严法师《改变世界,从心安做起》
佛心本有

出生就叫“大和尚”,老方丈预言竟成真
虚云老和尚论《西游记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