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恶劣的见解,即我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等五种。...【少欲论】 p0373 集异门论十二卷十一页云:少欲论者:谓此正论,能正显了多欲过患,少欲功德;故名少欲论。...唐代僧。又称惟上、成都惟尚、剑南惟尚。从青龙寺惠果和尚传受密教金刚、胎藏两部大法。为青龙门下六杰(辨弘、惠日...(人名)唐沙门慧海俗姓朱。建州人。依越大云寺道智和尚受业。至江西参马祖得悟。马祖谓众,越有大珠,圆明光透,自...(名数)一、吐舌相。经曰:现大神力,出广长舌,上至梵世。长舌者,不妄语之报也,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,本门...亦名:说不称欲有成法义 行事钞·受欲是非篇:“问:‘说不称欲,法成已不?’答:‘成也。由羯磨中,不牒此说欲之...(故事)摩竭为摩竭提,或摩竭陀之略。国名。肇论曰:释迦掩室于摩竭,净名杜口于毗耶。同新疏下曰:摩竭国名,法华...(1262~1329)元代禅僧。温州(浙江)乐清人,俗姓林。字古林,号金刚幢、休居叟。一般称为茂古林。以墨迹扬名海外...位于辽宁鞍山市千山中。在大安寺之北,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。寺前有明嘉靖四年(1525)碑记:“襄平南千山之山上,自...(菩萨)又与月明童子,月明童男,月光童子异称同人。...(书名)外道十八大经中八论之一。百论疏上之下曰:肩亡婆论,简择诸法是非。梵Kaiṭabha,巴Ketubha,亡字或作土。...(据《华严经疏钞》分段)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: 一、十种三业 佛子,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?云何得不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: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...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...
《楞严经》中,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。起心动念这一念心,一个是客,一个是主。客,是指我们的妄想,像空...
《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中有云:若三千大千国土,满中夜叉、罗刹,欲来恼人,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,是诸恶...问: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?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? 大安法师答: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...夏季暑热,多数人食欲不振。鲜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粘膜,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并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...
拿破仑在一场战斗中与部下失散,生命遭遇危险之际,一位裁缝将他藏起来并成功骗过了追兵。事后,当拿破仑为奖赏他让...
菩萨如果你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行菩萨道呢,六度万行以布施为首。 第一个就讲舍,舍就是布施。布施首先就讲财,第一就...从前有一个人,家境贫穷,而且债台高筑,因无力偿还,便逃到他乡。 在一个空旷无人的地方,路旁有一只宝箧,里面装...
受菩萨戒是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。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才可以。哪三种呢? 第一种你要绝对相信每一个众生都能成佛,...
苦应遍知
【法相辞典】
【苦应遍知】 p0844 大毗婆沙论七十九卷二页云:复次为令永断生死道路,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谓有身见、是六十二见趣根本。见趣是余烦恼根本。诸余烦恼、是业根本。诸业、复是异熟根本。依止异熟,生长一切善不善无记法。由此轮转、生死无穷。遍知苦时,断有身见。身见断故,生死路绝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为令永断五我见十五我所见,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为令永断有身见、边执见、及唯证得空无愿三摩地,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从无始来、诸有情类、于五取蕴,起我、有情、命者、生者、及养育者、数取趣想。谁能断此诸恶倒想,令得法想?谓苦遍知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从无始来、于苦非常空非我蕴、起常乐我净想。谁能断此诸颠倒想,令得无颠倒想?谓苦遍知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从无始来、诸有情类、虽为诸蕴损恼逼切、如荷重担;而于诸蕴、希求贪着。如诸婴儿、虽为乳母打骂逼切;而归附之。欲令有情、断蕴贪着,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从无始来、诸有情类、由诸烦恼恶行颠倒,令心心所、于境邪曲。谁令正直?谓苦遍知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诸瑜伽师、若遍知苦;便能安住无倒想心。设彼现观苦圣谛已;于余圣谛,不复现观。有人问言:此五取蕴、为苦为乐?答言:唯苦、如热铁团。复问:取蕴为常非常?答言:非常。一剎那后、决定不住。复问:取蕴为净不净?答言:不净。如粪秽聚。复问:取蕴有我无我?答言:无我。作者、受者、皆不可得。唯空行聚。此无颠倒,由苦遍知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取蕴如病,性不调适。取蕴如痈,性能逼恼。取蕴如箭,性能损害。取蕴如刀,性能伤切。取蕴如毒,性能杀害。取蕴如火,性能焚烧。取蕴如怨,性不饶益。取蕴如边城,恒为种种业烦恼贼之所侵扰。能知此者,谓苦遍知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诸瑜伽师、若遍知苦;名遇真佛出现世间,名入胜义如理正法,名真出家,名真受用正法财宝,得无障碍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诸瑜伽师、若遍知苦;名舍曾缘,得未曾缘。名舍共,得不共。名舍世间,得出世间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诸瑜伽师、若遍知苦;开未曾开圣道门故;能舍未曾舍异生性,能得未曾得圣性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诸瑜伽师、若遍知苦;舍名、得名,舍界、得界,舍性、得性,舍名得名者:谓舍异生名,得圣者名。舍界得界者:谓舍异生界分,得圣者界分。舍性得性者:谓舍异生种姓,得圣者种姓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诸瑜伽师、若遍知苦;得心、不得心因。得苦、不得苦因。得明、不得明因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诸瑜伽师、若遍知苦;舍五同分,得八同分。五同分者:谓五无间业同分。八同分者:谓四向四果同分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诸瑜伽师、若遍知苦;则舍如柳絮异生性,住如帝幢佛法性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诸瑜伽师、若遍知苦;名为最初得法证净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诸瑜伽师、若遍知苦;名最初得无有是处。如契经说:无有是处、见圣谛者、故断他命,越所学处。乃至广说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诸瑜伽师、若遍知苦;名为最初入大法海,登大法山,摧大怨敌,升大法座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苦应遍知。非皆永断。集应永断。不应唯遍知。灭应作证。不应唯遍知。道应修习。不应唯遍知。故佛唯说应遍知苦。复次于四圣谛,皆应遍知。苦在最初,故唯说苦。
上篇:苦谛应知 | 下篇:苦智所缘 |
【违背】 p1255 瑜伽九十一卷三页云:言违背者:于过去世,不可乐故。...
恶见
少欲论
惟尚
大珠和尚
十神力
欲之说不称欲有成法义
摩竭掩室
清茂
中会寺
月明菩萨
肩亡婆论
【大藏经】华严经·净行品
【大藏经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

客来客往,自心不动

至诚称念观音圣号化解冲突
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针对不同根机
夏吃生姜七大好处

【推荐】与这件事相比,其他都只是「鸡毛蒜皮」

财布施与法布施为什么要相结合
宝箧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