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禅林用语。(一)蒺藜为一种药草,蔓生,果实有锐刺五对。铁蒺藜,即以铁作蒺藜果之形,用为防敌之武器,转用以比喻禅...【无间作意】 p1060 瑜伽十一卷十六页云:无间作意者:谓一切时,无间无断,相续而转。...其义有二:(一)指觉悟正道,即体达真理之意。(二)教证二道之一。指诸佛所证之实理。[天台四教仪注卷下](参阅“二...谓有一类。于人趣乐。系心悕求。彼作是念。愿我当生人趣同分。与诸人众。同受快乐。因此悕求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...指雕画释迦牟尼佛之身像。即思慕释尊人格之伟大而雕画供奉其像。释迦像之造立,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、观佛三昧海经...(杂语)译曰不重受食。一时受食,再度不受也。饰宗记五本曰:羯专钵失遮薄底迦,此云不重受食也。此含二义:一者不...梵名 Ekāksara-buddhosnīsa-cakra-rāja-sūtra。凡五卷。略称五佛顶经。唐朝菩提流志译。现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。...(名数)一,退法罗汉。一旦得罗汉果,遇些恶缘,便退失所得者。二,思法罗汉,惧将退失所得之证果,恒思自害而入无...(人名)金刚智三藏之略称。二教论上曰:玄宗代宗之时,金智广智之日。...云何不染污?几是不染污?为何义故观不染污耶?谓善及无覆无记法,是不染污义。八界八处全,诸蕴及余界处一分是不染...【邪寻思】 p0671 瑜伽九十五卷十七页云:邪寻思者:当知卽是欲等寻思。...我闻如是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诸漏已尽,神通明达。诸众圣其名曰:尊者阿难,...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,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、菩萨七十二那术、比丘尼五百人、清信士七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舍离国。食时到,入城乞食。时毘舍离城中,有一梨车,名鞞罗羡那(秦言勇军)。譬如天与诸天女共...
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的钱局街做了几年服装,店小乾坤大,也算是见识了许多人生百态。一些富家少奶奶,闲得发慌,就经常...
何为重心。我辈修习净业,信贵于深,愿贵于切。以信深愿切故,一切邪说莫能摇惑,一切境缘莫能引转。若正修净业时,...
一念之力 我们的心念,决定言语看不惯某人时,就会常发出讨厌憎恶的心念、电波,即使没说话、没行动,那种电波发出...一、学佛多年的居士为什么会在重病下对佛法失去信心?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,发生在1985年台湾中部。故事中的主角是...
过去有一个人,骑着一匹黑马入阵与敌作战,由于恐惧害怕,所以不敢战斗,于是便用血涂在脸上,并躺在死人堆里,假装...我们常用人情味这三个字,却有许多时候把人情味的意义弄错了。 人情味不是争先恐后、你争我夺地挤上公共汽车,再拉...
昔有问于予曰,世乱已极,将何以治。予曰,汝若能知乱之因由,则知治之法则矣。周安士曰,人人知因果,大治之道也。...
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...
相待有
【法相辞典】
【相待有】 p0835 大毗婆沙论九卷五页云:一、相待有。谓如是事,待此故有,待彼故无。又云:相待有,谓此彼岸长短事等。
上篇:相空 | 下篇:相散乱 |
(术语)四相违之第三。有法者,宗之前名辞,自相者,于其前名辞发表之事件,相违者,反对之意。即谓立者所设之因,...
铁蒺藜
无间作意
证道
造福行已有随福识
释迦像
羯专钵失遮薄底迦
一字佛顶轮王经
六种罗汉
金智
不染污
邪寻思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
何不为自己积点福

平时就要训练,信愿才能坚如金刚

动一个念头,也如发射一份电波出去
大寂法师:三种情形会让你生起退转心

诈言马死喻
真正的人情味

世乱已极,将何以治
